1.中國古代地名中的“陰”“陽”往往體現了該地與相鄰山、水的關系。以下都表示“陰”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D
參考解析:根據陰陽學說,向日面為陽,背日面為陰。我國位于北半球,地勢西北高,向東南漸低,山水一般呈東西走向,山水相間,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陽的,故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為陰。另外,由于地勢的緣故,我國河流在流動時會傾向于往東南方向流動,南岸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蝕,形成北干、南濕的情形.故稱水北為陽、水南為陰。
2.明朝沿襲了前代的科舉取士制度,科舉考試的試卷命題范圍是( )。
A.四書五經
B.時事政治
C.詩賦
D.算術、法律
A
參考解析:明朝科舉考試規定只從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命題,不允許考生發揮個人見解,以達到嚴格控制士人思想的目的。
3.與“金榜”有關的進士科、殿試、天子門生,分別開始于( )。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D
參考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創立;唐朝武則天首創了武舉和殿試;北宋時.殿試成為定制,錄取權由皇帝直接掌握,進士及第者成為天子門生。
4.“中國”作為我國國名的簡稱,始于( )。
A.夏朝
B.秦朝
C.清朝
D.辛亥革命以后
D
參考解析:在陜西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一詞,但真正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的簡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中華民國”建立后開始的。
5.“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描寫的是哪一個中國傳統節日?( )
A.清明節
B.端午節
C.重陽節
D.元宵節
C
參考解析:這首詩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的作品。詩句意思是重陽佳節,詩人和朋友帶著酒。登上池州城東南的齊山。當面對著秋天的山光水色時,詩人臉上浮起了笑容,興致勃勃地折下滿把的菊花,覺得應該插個滿頭歸去,才不辜負這一場登高。從“菊花”一詞可以判斷是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