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解析】小學教育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征,即全民性、義務性、全面性。
3.A【解析】《學記》提出了與教學相關的辯證關系和主張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學不躐等”即循序漸進。
4.C【解析】我國的教育心理學最初是從西方引進的,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5.A【解析】考查教育科學研究的類型以及對分類方法的理解,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功能,可以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6.D【解析】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7.C【解析】布魯納是認知一結構學習論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學中主張采用發現法。
8.A【解析】智商簡稱IQ,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9.B【解析】組織策略不屬于元認知策略。
10.C[解析】ABC理論中A代表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8代表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11.B【解析】略。
12.A【解析】略。
13.D【解析】本題考查學習動機,具體考查遠景性動機與近景性動機的區分。近景性動機指與近期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它又分為間接近景性動機與直接近景性動機。題干所述為父母意愿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屬于間接近景性動機。
14.D【解析】是非題和選擇題都有猜測的可能,而填空題猜測的可能性較低。
15.D【解析】略。
16.C【解析】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人而異。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17.D【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18.C【解析】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19.B【解析】略。
20.C【解析】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