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具有社會性
B.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C.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D.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
2.20世紀60年代初,( )發起課程改革運動,自此,美國教育心理學逐漸重視探討教育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A.布魯納
B.桑代克
C.皮亞杰
D.廖世承
3.下列選項中哪一項不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
A.發展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系統性原則
D.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4.班會、晨會活動屬于( )。
A.日常性班級活動
B.競賽性班級活動
C.工作性班級活
D.階段性班級活動
5.一般情況下,問卷時間的長度應控制在( )。
A.30分鐘之內
B.30~40分鐘
C.40~50分鐘
D.50~60分鐘
6.人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表明了個體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7.有一種學說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智慧對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該學說的創立者是( )。
A.布魯納
B.苛勒
C.奧蘇伯爾
D.加涅
8.當你在閱讀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沒有理解某個術語,這一過程屬于( )。
A.元認知計劃
B.元認知監視
C.元認知調節
D.元認知體驗
9.首創全身松弛訓練法的心理學家是( )。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0.老師經常用發小紅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這種改變學生行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
B.系統脫敏法
C.代幣獎勵法
D.認知調適法
11.小學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課程門類要齊全,不能重此輕彼,這體現出小學教育的( )。
A.普及性
B.實踐性
C.基礎性
D.發展性
12.需要層次理論是( )提出的。
A.羅杰斯
B.班杜拉
C.奧蘇伯爾
D.馬斯洛
13.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學生評價方法是( )。
A.觀察法
B.心理測驗法
C.學生成長檔案袋
D.自述法
14.下面不是小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的是( )。
A.易變性
B.穩定性
C.可塑性
D.搖擺性
15.理性一情緒輔導法的基本理論是( )。
A.行為主義
B.人本主義
C.認知心理
D.精神分析
1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建立學生檔案
C.了解學生
D.操行評定
17.把一系列有關信息組成特定序列,通過學習并下意識地吸收,達到激發內在潛力,促成個體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這種方法是( )。
A.行為懲罰法
B.心理暗示法
C.談話法
D.激勵法
18.“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烏申斯基的這段論述告訴我們,要做好班主任必須( )。
A.注意觀察
B.培養良好的班風
C.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D.了解和研究學生
19.在下列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學生的是( )。
A.個別教學
B.班級授課制
C.分組教學
D.道爾頓制
20.在教學活動計劃實施過程中,對教學計劃、方案執行的情況進行的評價屬于( )。
A.配置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總結性評價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