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解析】教學媒體是教學中具有獨特意義的因素,是教學內容的載體。
3.C【解析】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來源十分廣泛,概括起來主要有: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對已有教育理論的質疑;對教育文獻信息的分析;教育科學研究規劃。
4.D【解析】選修課不屬于課外活動,它屬于課堂教學。旨在考查課外活動定義。
5.A【解析】以實踐作業為主的興趣小組屬于技術小組。
6.C【解析】關鍵期的存在表明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7.D【解析】無條件反射引發的反應是無條件反應。
8.A【解析】根據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為內向型與外向型。
9.B【解析】略。
10.C【解析】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為考試焦慮。
11.A【解析】略。
12.A【解析】略。
13.D【解析】語文、數學、外語等分別屬于不同的學科。
14.C【解析】自我實現是一種最高級需要。
15.D【解析】總結性評價又稱終結性評價,通常是在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進行的評價。
16.A【解析】“拔苗助長”、“陵節而施”都意為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可見違背了身心發展的順序性特點。
17.B【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時間在3歲左右。
18.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將學習分為五種類型。
19.B【解析】一般認為IQ超出140的人屬于天才,他們在人口中還不到1%。
20.C【解析】兒童(2歲~12歲)道德性發展與智力成正相關,并有階段性。這些階段是:(1)自我中心階段(2~5歲)。(2)權威階段(6~8歲)。(3)可逆階段(8~10歲)。(4)公正階段(11~12歲)。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