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落花枝頭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節。一夜枕上聽雨,輾轉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卻停了。天頂上,濃云尚未散開,低低壓著房檐;空中還飄浮著若有若無的雨絲;天地間彌漫著一層濕漉漉、靜悄悄的青黛色霧靄。院子中,一絲綠樹被染得濃蔭如墨。朦朧的墨綠中,清晰地閃著點點火紅的花朵,宛如一闋厚重、平和的弦樂聲中,跳出一管清脆、歡躍的笛音,給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氣。咦,已是春花紅褪的初夏,為什么花開得這般熱烈?
循著被雨中潤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記起了楊萬里的初夏即事詩:“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這是四株石榴樹,分列在窄窄的甬道兩側,枝丫交錯,搭起了一座花紅葉綠的天然門樓。樹只有一人高,花卻開得十分繁茂。低頭鉆進樹叢,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燈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顧,都是火苗一樣燃燒著的石榴花。
早就聽說石榴樹是邊開花邊結果,花與子并生枝頭,十分壯觀。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這滿樹密密層層的花果,真像是一個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從花到果的生長過程中,呈現出變化微妙的千姿百態——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開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噴紅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實新萌;也有花萼圓鼓鼓地脹起,果實已初具規模,挺在枝頭隨風搖曳。
啊,這些正在開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實,多像一群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孩子。可是,一陣微風吹過,我感到點點水珠灑落下來。這是花兒果兒們的淚水嗎?水珠灑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灑淚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別,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寧,火紅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發脹,將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緋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這般壯麗,一種內在的美好情操震顫著我的心。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謂相通。人常說:開花結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實才能成熟。據說有一種火石榴樹,開起花來復瓣繁英,十分好看,卻是從來不結果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落花正是新生的標志,實在值得大書特書。
然而,千百年來,關于落花的詩卻多是傷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時代,狂暴的風雨常令未果之花備受挫磨而夭謝,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無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
它們的作者,或是傷春怨女,紅顏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懷才不遇,只好將花喻己,抒解愁腸。
君不見,《紅樓夢》中“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詞,哭癡了多少人的心。對于摧殘人才、踐踏新生的社會,這是一個曲折的控訴和抗爭。今天,這樣的時代應該是過去了。細微的簌簌聲打斷了我的遐想,又是幾片飛紅飄落下來。“落花辭樹雖無語,別倩黃鸝告訴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黃鸝向春天囑咐什么呢?請明年再向枝頭上看吧,那滿樹的繁花
碩果就是答案。
(選自謝大光《落花枝頭》)
問題:
(1)文中的“未果之花”從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應如何理解?(3分)
(2)第3、4自然段中,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石榴花果滿枝的景象,而標題卻是“落花枝頭”,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5分)
(3)文章的第5自然段是作者對“落花”的禮贊,“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禮贊?
請分條概括。(6分)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A幼兒與B幼兒平時在幼兒園里是一對好朋友,經常一起玩游戲,有時也會因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執。這一天,他們為了一件玩具吵了起來。爭吵之中,A幼兒在B幼兒的腿上抓了一道傷痕,B幼兒也不甘示弱地抓傷了A幼兒。由于幼兒并沒有向老師報告這件事,老師完全不知情,直到雙方家長來接孩子時才發現各自孩子身上的傷痕,于是雙方家長就爭吵了起來。老師則認為孩子已經交到了家長手中,幼兒又不曾向她報告,故將自己置身事外,并沒有對這件事進行調查和勸架的疏導工作,導致雙方家長越吵越激烈,誰也不肯讓誰。A幼兒的家長甚至還恐嚇B幼兒的家長說:“如果我的孩子有什么問題,你的孩子也別想活!”結果,B幼兒的家長就因為這句話感到既害怕又擔心而報了警。
問題:
試從教師職業理念的角度評析上述材料中的教師的行為。(14分)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某日,某幼兒園某班在上音樂課,程老師在彈鋼琴時,丁丁一直在說話。程老師開始“警告”丁丁:“在課堂上不要講話了,如果再講話,就用膠帶紙把嘴巴封起來。”但丁丁沒有聽老師話,又開始自言自語。這回,程老師火了,立刻站起來,走到丁丁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膠帶紙貼在了他的嘴上,繼而跟他說:“不想上音樂課,就別唱了。”在場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丁丁卻淚流滿面,痛哭不已。程老師沒有理會,繼續上課。就這樣,丁丁被封住嘴巴,在同伴們的笑聲中哭到了下課。
問題:
程老師的做法對嗎?請從教師職業道德角度對程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14分)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平臺:手機APP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