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陶行知身體力行地積極推行平民的、鄉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區首創了中國第一所鄉村幼兒園一南京燕子磯幼兒園,還創建了鄉村幼兒師范教育、農村幼教研究會等。 2. B[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盧梭認為,兒童在幼年時期應該在鄉村的自然中進行教育,應該讀的唯一的書是《魯濱孫漂流記》。
3. B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兒童在27歲左右,處于前運算階段。皮亞杰認為,兒童在兩歲時,發生了一種哥白尼似的革命,就是說,他們的活動不再以主體的身體為中心了。但在這個階段,兒童還不能形成正確的概念,他們的判斷受直覺思維支配。
4. A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幼兒記憶特點是無意記憶占優勢,有意記憶逐漸發展。記得快忘得也快,精確性差。
5. B[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略
6. D[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幼兒識記的特點是無意識記占優勢,對兒童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7.D[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杜威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強調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強調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現代教育中的活動性原則就源自他的這一思想。
8. 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幼兒園環境具有可控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社會上的精神、文化產品,各種兒童用品等在進入幼兒園時,必須經過教師精心的篩選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兒發展為選擇標準。另一方面,教師根據教育的要求及幼兒的特點,有效地調控環境中的要素,維護環境的報考平衡,使之始終保持在最適合幼兒發展的狀態。
9. B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幼兒園生活指導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和組織的重要物質。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所需要的熱量有10%——15%來源于蛋白質。
10.C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幼兒園生活指導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略
11.D[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幼兒思維只是根據具體接觸到的表面現象來進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聯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質聯系。
12.D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由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他們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環境中的事物,即用眼睛看到物體的外形、耳朵聽到聲音、舌頭嘗到味道、鼻子嗅到氣味、皮膚感到溫度和質地等,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幼兒只有通過感官確切地接觸到事物,并操作它們,才會比較容易地真正達到理解。所以,幼兒園課程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幼兒以獲得直接經驗為主。
13.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其基本要素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評價。
14.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生活指導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略
15.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在幼小銜接工作上,只有認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觀念,并認真研究過渡期兒童的特點與發展需要,做好過渡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科學地、有針對性地開展銜接工作。這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關鍵所在。
16.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我國幼兒園是學制的基礎階段,與其他各級各類學校一樣,應該使受教育者在體、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幼兒園又是一種社會公共育兒機構,具有福利性,擔負著其他學校教育機構所沒有的為家長服務的特殊任務。所以幼兒園承擔著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為家長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的雙重任務。
17.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觀察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幼兒主要通過感官直接接觸,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即通過廣義的觀察來學習,幼兒的觀察學習常與模仿相聯系,幼兒的模仿學習比嬰兒多得多。
18.A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幼兒園教育評價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幼兒的認知和語言發展不完全由教師工作決定,也跟幼兒自身的發展有關,因此,不屬于教師工作評價的內容。
19.C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幼兒德育的目標主要是萌發其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等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勇敢、講禮貌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這就要求德育內容要包括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和發展幼兒的個性兩個方面。
20.B[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講師詳解]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是指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影
響。順向遷移指前面的學習影響著后面的學習。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的積極的促進作用。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是指處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二、簡答題
1.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
(2)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4)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 (5)為幼兒創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2.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創設良好的師幼互動心理環境。心理環境作為一種潛意識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可以說十分重要。
(2)給予幼兒平等的言語權,促進師幼積極互動。在幼兒園教育中,言語的交流是師幼互動的主要途徑。
(3)調整角色,換位思考,提高師幼互動質量。尊重理解幼兒,尋找溝通點,把握興趣點,挖掘閃光點,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理解幼兒的想象,產生師生共鳴。
3.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桑代克根據自己的實驗研究得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
(1)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2的內容。
(2)練習律。對于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復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結。因而對教師而言,重視練習中必要的重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視練習中的反饋,他認為簡單機械的重復不會造成學習的進步,告訴學習者練習中正確或錯誤的信息有利于學習者不斷糾正自己的學習內容。
(3)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桑代克認為學習者學習某種知識以后,即在一定的結果和反應之間建立了聯結,如果學習者遇到一種使他心情愉悅的刺激或事件,那么這種聯結會增強,反之會減弱。他指出,教師盡量使學生獲得感到滿意的學習結果十分重要。
4.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氣質一般分為四種類型:
(1)膽汁質
這類幼兒精力旺盛,反應迅速;脾氣急躁,容易沖動,情緒明顯表露于外,但持續時間不長。比如,上課時坐不住,經常在椅子上亂動,老師的提問沒有聽清楚就急著回答;畫圖畫或搭積木時,開始很認真,但稍不合意就把紙撕破或把積木推倒。
(2)多血質
這類幼兒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喜歡與人交往,善于適應環境變化;注意和興趣容易轉移,情緒表現明顯,但易變。比如,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不愿意單獨玩;不管遇到生人、熟人,都主動打招呼;能很快適應集體生活,適應不熟悉的環境,不怯場;遇到不高興的事就生氣,但經別人勸說后,不執拗,很快就忘掉;面部表情生動,能有感情地講述故事;思維敏捷,但不求甚解;注意力分散、興趣容易轉移、情緒不穩定。
(3)黏液質
這類幼兒安靜穩定,內向,有耐性,沉默寡言,交際適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穩定且不容易轉移。比如,上課不主動回答問題,但老師點名叫他,則可以回答得很好;與小朋友相處,很少發生沖突,不愛告狀,也不愛表現自己;如果受了委屈,很長時間情緒都不好;能夠長時間地從事某一項活動,不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對經常從事的、已經習慣的活動表現出很大的熱情,但不易習慣新的活動。
(4)抑郁質
這類幼兒行為孤僻,反應遲緩;具有較高的感受性,善于覺察他人不易覺察的細節;情緒反應深刻、持久,但不表現于外,具有內傾性。比如,不喜歡說話,不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更不易與陌生人接觸,參加集體活動也不主動,被別人罵了還會長時間記仇等;對最喜歡的老師也不以言語來明顯地表示好感,只是默默地望著老師;受到表揚時沒有明顯的袁示,教師稍加批評,就很難為情,且持續很長時間;起床時,穿衣服動作很慢,上課時,動手一動筆的速度也很慢。
一般而言,純粹屬于上面四種典型的氣質類型之一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人同時兼具其他類型的某些特點,具有混合性。
5.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第一,有助于教師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進而客觀地評價幼兒。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在日常活動、游戲以及學習中的表現,遇到困難時的反應,與他人交往的特點等,可以對幼兒的能力、性格、興趣等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通過對觀察結果的記錄、分析與解釋,可以對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作出客觀的評定,防止僅憑印象作出片面的評定。
第二,有助于教師確定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計劃。通過系統而細致的觀察,教師對幼兒身心發展的狀況有了明確的認識與了解,這也為確定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提供了依據。
6.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幼兒發生攻擊行為的頻率較高。爭玩具、爭游戲角色、無意攻擊、報復性攻擊等,另外活動空間狹窄、游戲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兒攻擊性行為的重要因素。
(2)從工具性攻擊向敵意性攻擊轉化。小班幼兒的工具性攻擊行為多于敵意性攻擊行為.而大班幼兒的敵意性攻擊顯著多于工具性攻擊。
(3)幼兒多是身體上的攻擊,而不是言語的攻擊。發展的總趨勢是身體上的攻擊逐漸減少,言語攻擊相對增多。
(4)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擊后發動報復 行為。
試題推薦:
2012年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9套全真試卷及解析 4套考前模擬測試題】
2012年教師資格《保教知識與能力》【10套全真試卷 6套考前沖刺試卷】
免費??迹?/STRONG>在線模考中心“教師資格統考”試卷全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