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41、材料分析
我國某高二學生考過這樣一道歷史試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死于公元哪一年?最遠打到哪里?
美國世界史教科書上也有這樣的歷史事實,考法卻是這樣: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么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人說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試,請你運用素質教育的有關原理并結合以上材料對這一觀點進行分析。
① 素質教育在其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誤區,如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取消考試,素質教育是沒有負擔的教育,素質教育就是藝術教育和娛樂活動等。這些誤區產生的原因在于對素質教育的內涵與精神實質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② 素質教育是針對我國教育現實中“應試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
③ 結合材料分析:
“應試教育”的特點是一切教育與學習活動都以升學考試為目的,考試成為了指揮棒,導致了現實教育中重知識輕能力、忽視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片面發展等問題。這是素質教育所反對的。但是素質教育并不否認考試的作用。當然,考試只是一種檢查教育教學質量和選拔人才的方式,關鍵在于怎么考。如材料中所示,同樣的考核內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材料中美國的考試就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2、案例分析
某中學有位新上任的語文老師,對教學非常認真負責,也能主動向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如經常去聽他們的課,也看了許多教學視頻。但是令她苦惱的是,盡管她將那些教師的成功教學經驗與方法運用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卻總是不太好。
請運用教育學的有關原理對此案例進行分析,并說說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① 選擇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② 選擇與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基于對具體的教學中多個因素的分析,包括:
第一, 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第二, 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第三, 學生特點
第四, 教學實踐、設備、條件
第五, 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等
③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不能盲目照搬別人的經驗和方法。案例中的老師盡管教學態度認真,也樂于學習,但是卻沒有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原因正在于此。
臨考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