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 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__的過程。
2. 義務教育是國家以______形式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3. 強調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4.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是______;二是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5. 舒爾茨提出的______理論,說明了教育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促進因素。
6. 人的身心發展是在______過程中實現的。
7. 教育目的的層次包括: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______。
8.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______為重點。
9.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到,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______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服務。
10. 在我國,課程的文本具體表現為課程計劃、______、教科書。
11. 在教學的“循序漸進原則”中,“序”一是指學科的邏輯順序,二是指______。
12. 一般來說,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______、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
13. 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______、探究學習。
14.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______三個層次構成。
15. 德育過程要培養學生的知、情、意、行,必須要做到曉之以理、______ 、持之以恒、導之以行。
三、判斷題
1. 教育為政治制度和生產力所決定,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 )
2. 文化與教育之間的關系是文化決定著教育。 ( )
3.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 )
4. “師道尊嚴”是師生關系在今天的新課程改革中受到了責難,新課改認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交往對話的平等關系。 ( )
5. 學校課程就是在學校中開設的所有課程。 ( )
6. 掌握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因此,掌握的知識越多,智力發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強。( )
7.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 )
8. 教學方法就是教師講課的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方法。 ( )
9. 一節課既有檢查復習,又有新知識的講授和鞏固聯系,這節課就屬于綜合課。 ( )
10.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所以,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過急。 ( )
歷年真題:02年-2010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教育學(中學) 心理學(中學)]
試題推薦:江蘇教師資格考前獨家試題分享 中學教育學和心理學[7套全真模擬題 8套押題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