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請將答案直接寫在每題中的橫線上。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6.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包括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_________________和個別差異性。
17.社會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國心理學家__________________創立的。該模式認為,學習并非刺激—反應(S-R)的結果,而是相當復雜的過程,觀察學習是行為獲得基本方法,道德教育應圍繞社會學習展開。
18.道德教育中的認知模式認為,人的道德________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的發展。
19.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________________。
20.通常,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有三點: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對的時代特征和學生思想實際。
21.赫爾巴特認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識的基礎上產生的,而教學是形成人的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途徑,主張把知識涵養和人格成長統一于教學過程之中。
22.教學任務的決定,要受教育目的、_______________、學科的特性以教學的時空條件等因素制約。
23.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領會知識包括使學生_______________和理解教材。
24.在學生的學業成績考查與評定中,教師根據測驗分數、觀察和報告對被測驗者的行為作業的優缺點或價值作出判斷,稱______________。
25.在教學史上先后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_______________、分組教學和道爾頓制。
26.現代教育可以使勞動力得到全面發展,使年輕人很快就能熟悉整個生產系統,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從而擺脫勞動分工對每個人造成的_______________。
27.教育目的對整個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表現在教育目的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________________。
2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經濟學家舒爾茨從對經濟增長的生產要素組合比例的分析中發現,影響經濟因素的除了土地、勞動、資本的投入外,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理論。
29.教育目的的層次包括: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_________________。
30.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學說確立了科學的人的發展觀,指明了人的發展的必然規律,并為我們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論依據。
3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________________,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32.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三條主要原則,它們是整體性原則、________________、生理適宜原則。
33.榜樣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主要包括偉人的典范、_________________和學生中的好榜樣。
34._________________決定了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權利和教育目的。
35.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萬物皆備于我心,這在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問題上,是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
歷年真題:02年-2011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教育學(中學) 心理學(中學)]
試題推薦:江蘇教師資格考前獨家試題分享 中學教育學和心理學[7套全真模擬題 8套押題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