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差異的學生的共同發展
1.學生的性別差異與共同發展
性別既是一種自然狀態.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狀態、性別作為一種自然狀態.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遺傳基因的差異,會給不同性別的人帶來發展的差異。
所謂不因性別而造成受教育者的發展差異.做到促進男生和女生的共同發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別而形成一種性別學生發展的優勢和另一性別學生發展的劣勢。
2.學生的民族差異與共同發展
民族是歷史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在語言習俗等方面有差異。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此,在我國中學教育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必須注意到民族差異,做到不同民族的學生共同發展,特別要注意少數民族學生的發展。
少數民族的語言使用范圍較小.因而在學校教育中,雙語教育就成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特點。少數民族學生在接受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必須受到重視,使各個民族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學生的地域差異與共同發展
中國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存在著地域發展的差異。堅持“以人為本”,也要做到不同地域的學生得到共同發展。
生活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可能在教學設施、教師配置比較優越的學校里學習。他們的家庭也可能比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家庭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因而地域差異可能成為學生發展中的一個問題。
教育者要對于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不同的發展狀況,有正確的認識。
正確地對待可能由于地域造成的學生發展差異.不能因學生所處地域的差異而歧視一些學生,要促進來自不同地域的中學生共同發展。
4.學生家庭背景的差異與共同發展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然而社會中的家庭卻千差萬別。家庭有經濟情況的差異,有家長社會地位的差異,有家長文化水平的差異,有家長性格的差異,有家長教育子女水平的差異,還有家庭結構的差異。家庭的這種種差異,可能會影響中學生的發展。
家庭經濟情況好,家長社會地位高。家長文化水平高.家長性格健康,家長教育子女水平高,父母婚姻狀況好。一般來說.可能會給子女創造比較好的學習環境。
而家庭經濟困難,家長文化水平有限,家長有性格欠缺,單親家庭等,也可能給子女的學習造成困難。
教育者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的種種差異.以及這種差異給學生發展帶來的困難而歧視學生。
5.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與共同發展
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水平.是在較長時間里,在各種復雜因素影響下導致的。教育者不可能面對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完全一樣的班級。最有可能影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資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
從學生的自然狀況看.他們的生理發展情況會有差異。特別是一些生理有殘缺的學生,面對著更為困難的發展問題。生理上的殘缺,有肢體的,有智力的。這些生理上的殘缺,會影響學生的發展。
從學生的社會文化素質狀況看.也會存在學習水平的差異。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最有可能遭遇的問題,就是學生身心發展差異問題:教師可能背離“以人為本”學生觀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對待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上。
在教育活動中“以人為本”.特別要注意正確地對待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要給予身心發展狀況不同的學生以同樣的關注.以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
通關必看: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提前備考有妙招,233網校匯聚教師資格經驗豐富講師,為廣大考生打造一次通關備考秘籍,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