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美術形式法則的是()
A.變化與統一
B.對稱與均衡
C.節奏與韻律
D.材質與肌理
2.下列選項中,哪個是在安陽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
3.下列選項中,擅畫墨竹,開創了“湖州竹派”的宋代畫家是()
A.崔白
B.文同
C.黃筌
D.法常
4.如下圖,該作品的作者是()
A.朱耷
B.金農
C.齊白石
D.鄭燮
5.如下圖,該作品(局部)的表現技法屬于()
A.白描
B.寫意
C.工筆
D.沒骨
6.下列選項中,屬于意大利文藝復興先驅之一、佛羅倫薩畫派創始人的是()
A.喬托
B.馬薩喬
C.多納太羅
D.達·芬奇
7.如下圖,作品《我和我的村莊》的作者是()
A. 安格爾
B.畢加索
C.馬蒂斯
D.夏加爾
8.如下圖,對該作品的描述搭配正確的是()
A. 立體主義——萊熱
B.未來主義——萊熱
C.立體主義——巴拉
D.未來主義——巴拉
9.如下圖,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的建筑風格屬于()
A.古典主義
B.文藝復興
C.現代主義
D.后現代主義
1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雕塑基本形式的是()
A.圓雕B.浮雕
C.木雕D.透雕
11.下列選項中,屬于頭部骨骼的是()
A.顳骨B.骶骨
C.鎖骨D.髕骨
1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書法·篆刻”內容系列成就標準的是()
A.恰當地使用書法或篆刻的術語,以自己的觀點評論古今兩件以上的書法作品或篆刻作品
B.識別三種以上的書體,了解我國書法發展的基本軌跡及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C.初步掌握一種書體的書寫規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
D.創立兩種以上的書體或篆刻形式,形成自己的風格
13.依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現代媒體藝術”系列包括的兩個模塊是()
A.攝影/電腦設計、電腦繪畫/攝像
B.攝影/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攝像
C.攝影/攝像、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D.攝影/攝像、電腦美術/數媒設計
14.運用金屬、草木、織物、廢棄物等制作一條“有創意的龍”。該學習內容屬于高中美術的模塊內容是()
A.美術鑒賞
B.工藝
C.雕塑
D.設計
15.劉老師在美術鑒賞課中,將河北蔚縣的戲劇人物剪紙引入課堂進行教學。這種行為屬于()
A.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B.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C.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物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6.胡老師讓同學們設計“有創意的多功能臺燈”,然而學生的設計缺乏新意、功能單一。于是胡老師提供了幾個有完整設計過程和方法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借鑒來完成設計方案。這屬于()
A.示范教學
B.發現學習
C.合作學習
D.范例教學
17.張老師在陶藝裝飾技法教學時,邊操作邊講解了鏤空、壓肌理、施釉等裝飾技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
A.演示法
B.游戲法
C.講述法
D.討論法
18.下列選項中,適合作為《山水情懷——學畫山石》“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是()
A.培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樹立文化自信
B.掌握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法,能夠獨立完成山水畫的創作
C.網絡搜尋山水畫山石皴法的資料,進行課堂匯報展示
D.學習中國畫山石的兩種皴法,能夠基本表現山石的組合關系
19.某教師在課堂上嘗試進行探究性的美術教學,以引導學生對文藝復興美術作品進行深度思考。下列做法中,合適的是()
A.把課堂交給學生,并在結束前讓學生分小組匯報
B.圍繞關鍵問題,指引學生分組探究,并和學生進行討論
C.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復述
D.教師講解最前沿的藝術觀點,并讓學生進行識記和掌握
20.張老師在設計《中國古代山水畫》專題教學時,準備播放《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古曲烘托作品的意境。這種教學方式屬于()
A.互動式教學B.情景式教學
C.比較式教學D.音樂式教學
21.有些學生不理解水墨山水畫,認為其造型不真實、色彩不好看。于是葛老師
將山水畫與西方的風景畫并列分析,引導學生了解西洋畫寫實的傳統和中國水墨畫的寫意精神。該教師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是()
A.比較法
B.演示法
C.合作法
D.情境法
22.近年來,盧老師請當地的彩塑藝人鄒師傅進課堂,指導高中生結合當地古鎮風情,集體創作有場景、道具和眾多人物的主題性彩塑作品,形成了有特色的課程。這屬于()
A.基礎課程
B.校本課程
C.地方課程
D.國家課程
23.焦老師組織高中生開設《手機微電影創作》課程,讓學生組成微電影攝影小組,共同策劃、設計,然后分工承擔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后期制作等工作,創作了反映高中生生活的微電影。這一教學活動應用的學習方式是()
A.接受學習
B.掌握學習
C.合作學習
D.個別學習
24.包老師讓學生布置作品匯報展,他給每位同學兩張小紙條,讓他們分別給好友的作品、最佳的作品貼上寫有優點和不足的紙條。這種做法屬于()
A.自我評價
B.同伴評價
C.教師評價
D.合作評價
2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美術教學評價作用的是()
A.激勵作用
B.導向作用
C.預防作用
D.調控作用
1.D【解析】美術作品的形式美法則包括對稱與均衡、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協調、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反復與連續等。D項的內容屬于美術的造型元素。
2.B【解析】A項為毛公鼎,出土于陜西岐山;C項為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寧鄉;D項為王子午鼎,出土于河南南陽。故答案選B。
3.B【解析】A項,崔白是北宋畫家,他突破了細膩艷麗的“黃家富貴”之風,是北宋畫壇的革新主將;C項,黃筌是五代西蜀宮廷畫家,作品具有精謹艷麗的富貴氣象;D項,法常是南宋畫家,擅畫龍虎、觀音、羅漢等。故答案選B。
4.A【解析】圖中作品為清初四僧之一的朱耷的《鵪鶉圖》。圖中的鳥白眼瞪天,構思奇特,充分表達了畫家憤世嫉俗的個性特征。
5.C【解析】圖中作品是五代西蜀畫家黃筌的《寫生珍禽圖》的局部。該畫使用的是工筆的表現技法。
6.A【解析】喬托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杰出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筑師,被尊稱為“歐洲繪畫之父”,是佛羅倫薩畫派的創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偉大先驅者之一。代表作品有《哀悼基督》《逃亡埃及》《猶大之吻》等。
7.D【解析】圖中作品《我和我的村莊》的作者是20世紀巴黎畫派代表畫家夏加爾。畫家用有條不紊的組織方式描繪了不同時空下的現實生活,以想象和回憶來構思畫面形象。
8.A【解析】圖中作品是立體主義畫家萊熱的《兩個女人與花》。萊熱是有獨創精神的立體主義畫家,他以各種半圓形、立方體、圓錐體等幾何體作為畫面的構成要素,表現機械的美和力量。
9.D【解析】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表演藝術中心,又稱海中歌劇院,其建筑風格屬于后現代主義,由丹麥建筑師約翰·伍重設計。
10.C【解析】雕塑的基本形式包括圓雕、浮雕和透雕。圓雕是指可以四面觀賞的、完全獨立的雕塑。浮雕是指依附在背景之上的造型形象,或凸起來或凹下去,產生一定的立體效果,一般只可從作品正面觀看。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礎上,將底板做了鏤空。
11.A【解析】B項,骶骨屬于骨盆骨骼;C項,鎖骨屬于肩部骨骼;D項,髕骨屬于腿部骨骼。故答案選A。
12.D【解析】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書法·篆刻”內容系列的教學要求為通過“書法·篆刻”的學習,學生能夠做到:①積極參與書法或篆刻活動。②恰當地使用書法或篆刻的術語,以自己的觀點評論古今兩件以上的書法作品或篆刻作品。③識別三種以上的書體,例如楷書(顏體、柳體、歐體等)、行書、隸書等,或篆刻的風格特征,了解我國書法發展的基本軌跡及與傳統文化的關系。④初步掌握一種書體的書寫規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創作兩件以上的書法或篆刻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個性。⑤以多種形式大膽地展示和交流,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對自己和他人的書法作品或篆刻作品做出評價。⑥在研究性學習之中,學會處理一種書體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問題。D項超出了高中生的能力范圍,故答案選D。
13.C【解析】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現代媒體藝術”系列包括兩個學習模塊,即攝影與攝像、電腦繪畫與電腦設計。
14.B【解析】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設計·工藝”學習系列的學習活動建議之一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印染、編織、刺繡、陶藝、裝飾畫等門類以及竹木、石、貝殼、金屬、塑料和各種廢舊物品等材質的工藝制作中選修一種或數種內容”,故題干所述為工藝模塊。
15.A【解析】《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的教學建議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科書,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造;靈活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增強美術教學與當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聯系。河北蔚縣的戲劇人物剪紙屬于文化資源。
16.D【解析】范例教學是指通過列舉一組知識中最典型、最本質的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同類知識的普遍性規律和原理,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獲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學生的設計缺乏新意,所以胡老師提供了幾個有完整設計過程和方法的案例,讓學生借鑒,這屬于范例教學。
17.A【解析】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題干中,張老師邊操作邊講解,目的是使學生對陶藝的各種裝飾技法有感性的認識,以加深印象,所以張老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是演示法。
18.D【解析】A項屬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C項屬于“過程與方法”目標,B、D兩項都屬于“知識與技能”目標,但課題是《山水情懷——學畫山石》,故D項“學習中國畫山石的兩種皴法,能夠基本表現山石的組合關系”與課題更貼切。
19.B【解析】A項,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會失控,可能會偏離教學目標。C項,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并復述,沒有體現探究精神。D項,教師講解,讓學生識記和掌握,這是接受學習。B項,既以問題為導向,又發揮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又能掌控課堂,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所以B項是合適的做法。
20.B【解析】題干所述屬于情景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可使學生在進行審美體驗的同時,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深入體會作品展現的藝術美感,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21.A【解析】題干所述是比較法的運用。比較法教學有利于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多角度理解祖國優秀藝術,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2.B【解析】校本課程是學校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或選用課程。題干所述的這種有特色的課程屬于校本課程。
23.C【解析】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焦老師將學生分組,使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拍攝微電影的任務,這種教學活動屬于合作學習。
24.B【解析】多主體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反饋評價。題干中,每個學生都要對好友的作品和最佳的作品進行評價,這屬于同伴評價。
25.C【解析】美術教學評價的作用包括導向作用、診斷作用、激勵作用和調控作用,不包括C項,故答案選C。
熱點關注>>2018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