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
30.材料:
李老師是一名中學美術老師,他常常說: “美術課堂不僅要教會學生畫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更多的能力。”有一次,在和學生聊天時,李老師聽說學生家里都有不少閑置的廢舊衣物,棄之可惜,留之占地。 于是,李老師組織了“變舊為新”創(chuàng)意大賽,號召大家收集家里無用的舊衣物,將其進行改造,這一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和家長參與,有的學生將舊衣服改成符合時 尚潮流又具有獨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學生將舊衣物裁剪成布條、布塊,制作成燈籠,小布娃等布藝飾品……學生們給舊衣物賦予了新的功能和價值,制作出繽紛多 彩的作品。
在教學中,李老師經(jīng)常運用繪圖技術進行視覺教學,聽音樂作畫、古詩詞意境配畫等,他還帶學生去郊外寫生。每年市里舉辦美術展 覽,他都帶學生去參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李老師的美術課成了學生追捧的熱門課,他個人也被稱為學校最受學生喜愛的“十大明星老師”之一。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李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來說,文學是一項尋求認同的事業(yè)——作者通過寫作來尋求理解,尋覓知音,而讀者則通過閱讀,來發(fā)現(xiàn)作者并與他們建立認同,作家通過區(qū)分 不同的讀者類型,針對特定的閱讀對象,使用相應的語言和敘事策略,為他們提供讀物,從而獲得讀者和市場的認同。但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寫作,不僅考慮 現(xiàn)實的讀者,同時也在向未來和可能的讀者尋求認同。
比如說,在文學出版、印刷、傳播很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中,作家們的作品在當世的傳播受 到極大的閑置。對古代的作者而言,他們的寫作大多沒有任何商業(yè)報酬,也很少有現(xiàn)實的讀者。正因為如此,他們只有對未來的讀者加以想象,才能獲得寫作的基本 動力。所謂的“文章千古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作假的寫作也向未來敞開,當時不為人知,在后世卻成為一代經(jīng)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代 文學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說,文學本身就具有某種“待訪”的性質(zhì):作家有點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島嶼的人,而讀者則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 中建立島嶼,當然是希望有一天能與他們的讀者相遇。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演員在一次表演課上,對即將成為職業(yè)演員的學員們說:“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們曾經(jīng)風光過;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爬上來。”
根據(jù)材料所引發(fā)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論述文。
要求: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寫作。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
考后關注>>2017年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時間 筆試多少分合格?
掃一掃,考試真題答案一手全掌握!
筆試一次過:告別盲目備考,講師為你講解90%必考點,點擊進入>>
備戰(zhàn)面試:2017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考什么?講師為你還原面試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