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某學校初一學生宋明性格活潑好動,經常與同學打鬧,有時還和同學爭吵打架。一次宋明又和同學打架,班主任老師在全班面前嚴厲地批評了宋明,并說:“宋明你就這樣做吧,早晚有一天你和你爸爸一樣也進監獄。”以后同學們都知道了宋明父親在監獄服刑的情況,經常羞辱宋明,宋明母親知道情況后,找學校領導反映情況。之后雖然宋明的同學很少再羞辱宋明,但宋明還是感到心理壓力巨大,宋明母親不得不將宋明轉到其他學校學習。
問題:試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某屆“百花獎”評選結束了。甲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獲得最佳故事片獎,乙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孫悟空和小猴子》獲得最佳美術片獎,丙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白娘子》獲得最佳戲曲片獎。授獎大會后,丁電影制片廠邀請這三部片子的導演前去介紹經驗。在火車上,甲廠的導演說:“真是有趣得很,我們三個人的姓分別是片名的第一個字,再說,我們每個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的片名的第一個字又不一樣。”這時候,姓孫的導演笑著說:“真是這樣!”
問題:這三部片子的導演各姓什么?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在劍橋大學,維特根斯坦是大哲學家穆爾的學生。有一天,大哲學家羅素問穆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穆爾毫不猶豫地回答:“維特根斯坦。”“為什么?…因為,在我的學生中只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問題。”后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一次有人問維特根斯坦:“羅素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說:“因為他沒有問題了。”
問題:分析案例,簡要說明素質教育的意義。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珍重那些“無用”的閱讀
陳佳冉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讓我們問自己一句:為什么讀書?
每個人都能給出若干個理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指引人生的燈塔,書籍是撫慰心靈的雞湯……書籍的功用如此之大。然而,市場上賣得好的書,卻往往更注重實用:養生、美容、商戰、股票、英語……書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閱讀要的是直奔主題,要的是立竿見影。更便捷的數字閱讀,攻勢凌厲地搶占著傳統閱讀市場,淺讀、速讀、泛讀成為新的閱讀趨勢,“好讀書,不求甚解”,我們的閱讀行為正悄然發生著急劇變化。
讀書的功用顯而易見。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識,書籍還帶給我們思想和審美。法國人夏爾.丹齊格在《為什么讀書》一書中說:“在功利主義的世界里,閱讀維系著超脫,而超脫有利于我們的思考。讀書毫無用處。正因為這個,讀書才是一件大事。”“無用”的閱讀常常萌芽于一顆對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當求知的欲望帶領著人類穿過重重迷霧后,收獲的是一種別開生面的人生境界。
“無用”的閱讀不是生存或者生計所必需的。2012年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人們希望通過他的獲獎,“喚起國人對好書的熱愛,走進書本,沉湎其中,重回20世紀70年代的閱讀時光。”在那個時代,在從城市下放到鄉村勞動之余,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讀了《資本論》和《列寧全集》。
“無用”的閱讀看似無用,但一定會留下痕跡。它就像一種文化的滲透,緩慢、恒久、綿密。因為無故亂翻書,因為不帶任何閱讀的預期,因為起于一種非功利的自發行為,那不期而至的閱讀收獲便格外寶貴和難忘。當女作家鐵凝還是一個少年時,她讀到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頁上的題記:“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時,深受震動,她說“這兩句話讓我生出想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的沖動。我初次領略到閱讀的重量,它給了我身心的沉穩和力氣。”
閱讀的重量不僅是來自于它給你實際生活的幫助,有時更來自于它對心靈造成的重擊。
“無用”的閱讀可以跳脫自己的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他人的存在;“無用”的閱讀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讓我們收獲“最難風雨故人來”的感動。一本好書,從來不會因為它的表面“無用”而折損了它的價值。當又一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讓我們把閱讀當作是一種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無目的的閱讀、休閑的閱讀,而不是說純粹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為了完成一門學業,為了考到一個文憑而去閱讀。希望閱讀能與生活始終相伴。
問題:
(1)文本第二段說,“我們的閱讀行為正悄然發生著急劇變化”,請具體說明“閱讀行為”出現了哪些方面的變化?
(2)結合文本,簡要闡述“無用閱讀”的價值。
沖刺必看:最后沖刺,想通關你就這樣復習(考前2天發布最后2套卷)
考試,沒一點把握怎么辦?"跟著老師,用3天時間,輕松把握考試重點,一次過關!
學習交流平臺:手機APP|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