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的結合或統一體,它是由教育機構體系與教育的規范體系所組成的。教育體制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
2.【答案】B。解析:《教育漫話》是洛克的代表作,題干中的話就出自這本書。
3.【答案】A。解析: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途徑包括自主、合作、探究。
4.【答案】C。解析: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心和核心工作。
5.【答案】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6.【答案】C。解析: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7.【答案】B0解析:“少年期”被稱為危機期。
8.【答案】A。解析: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在安靜的教室門口咳嗽.會引起學生下意識的關注,屬于無意注意。
9.【答案】A。解析: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角色轉變也要以學生為中心。
10.【答案】B。解析:根據心理學研究,在人際關系中起主導作用的心理成分是情感。
11.【答案】A。解析:桑代克認為學習遵循三條重要的原則: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12.【答案】D。解析:一個集體要維護自己的統一,必須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與判斷標準,這就是集體規范。
13.【答案】A。解析:安置性測驗指學期開始或單元教學開始時確定學生實有水平以便針對性地做好教學安排而經常使用的測驗。安置性測驗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組。
14.【答案】A。解析:以自我為中心是前運算階段思維的典型特點。
15.【答案】C。解析:學??冃菍W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
16.【答案】A。解析: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做到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17.【答案】B。解析:元認知就是指對認知的認知,即個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
18.【答案】B。解析:教師參與案例教學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吸取有益的教學經驗,是一種群體研修的學習方式。
19.【答案】C。解析:心理健康是個體心理健康在自身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即理想狀態。
20.【答案】A。解析:膽汁質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多血質的人反應迅速,有朝氣,情緒不穩定。粗枝大葉;粘液質的人穩重、踏實,但比較死板;抑郁質的人則比較敏感,故選A。
21.【答案】C。解析: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對青年一代的成長起關鍵作用。
22.【答案】A。解析:合作模式最能體現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3.【答案】D。解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針對性。
24.【答案】D。解析:個體發展功能的發揮應注意兩個問題:(1)個體發展功能的發揮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主體性,否則就會阻抑這一功能的正常發揮;(2)品德發展實質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會化。因此,通過必要的規范學習與價值學習,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發揮個體發展功能的重要內容。
25.【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這種了解方式最為直接,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是班主任了解學生最基本的方法。
26.【答案】D。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指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由“石”到“磊”字的學習.屬于這種具體遷移。
27.【答案】B。
28.【答案】D。解析:題干所講的學習是概念學習中的概念同化,指學習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來理解一個新概念的定義,從而明確一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
29.【答案】C。解析:概念的內涵增加,則其外延就減小了。
30.【答案】C。
二、辨析題
1.【答案要點】錯誤。這是對考試的誤解??荚嚢ò俜种瓶荚嚤旧頉]有錯,主要錯在應試教育中使用者將其看作學習的目的??荚囎鳛樵u價的手段,是衡量學生發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勵學生發展的手段之一。
2.【答案要點】正確。具體看來:(1)教材編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2)新課程標準為教科書編寫的多樣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3)教材是對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4)教材的編寫和實驗可以檢驗課程標準的合理性。
3.【答案要點】錯誤。有結構的問題和無結構的問題的解決過程并不相同。
4.【答案要點】正確。新課程的教學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教師要為促進學生理解而教.學生的學習并不能忽略間接經驗的學習。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