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1)知識;(2)社會;(3)學生;(4)科學和教育的發展;(5)政治、文化與哲學。
2.(1)教學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2)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教學重過程甚于重結論;
(4)教學更為關注人而不只是學科。
3.(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辨析;
(5)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除上述所介紹的各種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組道德討論等方法對于品德的形成和改變都是非常有效的。
4.(1)有良好情緒的學生能正確反映一定的環境的影響,善于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2)有良好情緒的學生能對引起情緒的刺激做出適當強度的反應;
(3)有良好情緒的學生應該具備情緒反應的轉移能力;
(4)良好的情緒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四、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我國傳統的教育體系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把傳授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了單純的知識容器,壓抑了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不僅攝取知識,而且進行有目的的思考,激發學生勇于思考、質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王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在教學實踐中,善于交出學生思維的主動權,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通過“語文課進閱覽室”,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愉悅的情境申,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
(3)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師生之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4)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實質性轉變,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教師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為他們創設有利于其獲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動思考的環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提高。
2.(1)李小輝由于上初中以來在學習上的多次失敗,陷入了習得性無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習得性無助感是指由于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致個體產生的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造成李小輝這種狀況的原因,分為兩個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將自己的失敗進行了錯誤的內部歸因。內部歸因是指人把失敗歸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認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為結果,因而出現個人的無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學校、家庭在教育過程中過分重視考試、分數、競賽、名次等外部強化手段去激勵學生學習,而嚴重忽視對學生內在動機的培養和調動,為此,一次偶然的成績不好就使得李小輝感覺自己各個方面都很差,進而對自己喪失信心。其次,數學老師在教育方式上的嚴重失誤,也使他徹底喪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該生的無助感。
(2)對策:①采用各種措施培養他的內在動機,例如,利用他的愛好如看報紙、愛玩電腦、愛玩籃球、喜歡數學等特點,巧妙實現動機遷移;②采用各種措施,消除他在學習上的無力感,增強他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應試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