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八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第一章班級管理
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班級是一個復雜的小社會體系,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
2.A【解析】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
3.C【解析】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理論上的論證和分析,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4.A【解析】班級管理是一個報考的過程,而非直線式發展的靜態過程。
5.D【解析】班級具有促進發展的功能,能夠為班級成員的發展提供機會。
第二章課堂管理
單項選擇題
1.C【解析】課堂是教學的基本場所,課堂中集結、交織著各種教學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相互間形成的各種關系。
2.B【解析】課堂管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促進、維持和發展功能。
3.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堂管理的基本原則。題干是尊重學生原則的概念。
4.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適度性原則的概念。
5.A【解析】題中的暗示方式是環境暗示。
第三章課外活動與“三結合”教育
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智力,根據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2.B【解析】《學記》中提出的“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體現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育思想。
3.A【解析】校外、課外活動是一種正規的教育活動。
4.D【解析】由教育實踐可知,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都是正規的教育活動,且方向一致,相互補充。
5.B【解析】學生是課外活動的主體;教師是課外活動的指導者、輔導者,對學生活動的組織起輔助作用。
第四章教師心理健康
單項選擇題
1.B【解析】期望角色是指社會或團體對某一特定角色所規定的一整套權利義務和行為規范,代表社會的一種理想期望,也稱為理想角色。如社會對教師角色提出了學高身正、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期望。
2.D【解析】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將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是羅森塔爾。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即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3.A【解析】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所以教師角色態度報考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學生的表現、要求和反饋。
4.A【解析】教師主要的職業心理特征有:認知特征,即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人格特征,即教師的職業信念、教師的性格特點以及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行為特征,即教師行為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5.D【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認知能力的特征,它包括觀察力、思維和注意力特征。
編輯推薦:中學教師資資格證筆試考點歸納匯總(兩科)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包打包下載>>>
通關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時間短,233網校講師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90%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