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5日,被定為世界防治瘧疾日;而每年的4月26日,被我國定為“全國瘧疾日”。
瘧疾,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我國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素問篇就對瘧疾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可見瘧疾在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中屬于“元老級”。
/簡述/
瘧疾一般是由按蚊叮咬感染人,因為按蚊體內帶有致病原瘧原蟲,它會通過按蚊叮咬進入人體。
能使人類致病的瘧原蟲主要有五種,分別是惡性瘧、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和諾氏瘧。其中惡性瘧原蟲和間日瘧原蟲對人的危害更大。
同時,瘧疾(高度流行地區惡性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在2014年被列入到2A類致癌物清單中,2A類致癌物表示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但是對人很可能致癌。
/國外成效/
人類與瘧疾的斗爭持續了幾千年,但是依然沒能完全戰勝它。這個防治難、致死率高的疾病在非洲依然流行著,根據世衛組織的《世界瘧疾報告》,2018年,全球估計有40.5萬人死于瘧疾,其中非洲地區的死亡人數占了94%。
除了非洲,東南亞和東地中海地區同樣是瘧疾易發生的區域。
2010 年至2019年期間全球瘧疾新發病例減少了21%,2019年歐洲區域實現了無瘧疾病例,目前僅有9個國家消除了瘧疾。
/國內成效/
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我國未發生一例本土瘧疾病例。
2020年1月,我國衛健委發布公告,有多個省份通過了省級消除瘧疾評估,包括河北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意味著我國離2020年全國消除瘧疾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然而,隨著近段時間新冠輸入性病例增加的還有輸入性瘧疾病例,我國一月和二月共報告了460名輸入性瘧疾病例。目前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消除瘧疾的工作核心。
如果一個國家證明已在全國范圍內至少連續三年阻斷本土傳播鏈,世衛組織就會簽發瘧疾消除證書,我國的目標是在今年拿到世衛組織的瘧疾消除證書。
/防治/
瘧疾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寄生蟲病,我國推出了多種針對瘧疾的防治措施。
一是提高認識,落實“四早”原則;
二是堅持“線索追蹤、清點拔源”的策略,及時診治病人、清除傳染源,切斷媒介傳播途徑;
三是依托互聯網絡平臺開展宣傳活動,用大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形式和語言組織宣傳。
目前僅有一種對幼兒帶來部分保護的瘧疾疫苗,有效率為40%,所以各國主要是通過防蚊滅蚊的方式預防瘧疾的發生。
要實現全球消除瘧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世衛組織正在努力,我國也正走在即將完成目標的路上。
方便考生及時獲取2020年執業藥師考試教材變化內容,新版考試大綱,思維導圖,學習計劃,精華考點等備考資料,點擊下載233網校APP>>實時推送,我的資料包陸續上線可免費下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