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是指因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包括GFR正常或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以及影像學檢查異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超過3個月。
GFR是腎小球濾過率,指單位時間內從腎小球濾過的血漿容量(ml/min)。一般與與年齡、性別、體型等因素相關。
一、新增內容
1、病因、分期與診斷
病因 | 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原發性或繼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病變、腎血管病變、蛋白尿、遺傳性腎病等 | ||
吸煙、貧血、高脂血癥、營養不良、老年等 | |||
分期與診斷 | 腎功能評估方法 | 菊粉清除率 | 外源性標志物菊粉,既不被腎臟分泌或重吸收,也不參與代謝,一般僅用于科研 |
肌酐清除率 | 肌酐為肌酸的代謝產物,在人體以恒定速度產生并釋放入血,經腎臟排出 | ||
內生肌酐是由肌肉所含的磷酸肌酸經水解產生,不受食物影響,是血肌酐Scr的主要來源 | |||
可替代菊粉清除率來表示GFR,是臨床評價患者腎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 |||
腎功能評估公式 | CG公式、MDRD公式、CKD-EPI公式、Schwartz公式 | ||
診斷 | 腎結構和功能異常持續至少3個月是區分CKD和急性腎損傷的必要條件 | ||
腎損傷標志
| 白蛋白尿( AER≥30mg/24h; ACR≥3mg/ mmol);尿沉渣異常;腎小管相關病變;組織學異常;影像學所見結構異常;腎移植病史 | ||
GFR下降 | CFR<60m/( min?1.73m2) | ||
GFR分期,G3a-G5期 | |||
分期 | G1 | ≥90,腎功能正常或增高 | |
G2 | 60-89,腎功能輕度下降 | ||
G3a | 45-59,輕至中度下降 | ||
G3b | 30-44,中至重度下降 | ||
G4 | 15-29,重度下降 | ||
G5 | <15,腎功能衰竭 |
2、臨床表現
代謝性酸中毒 | 腎小管分泌氫離子障礙或腎小管對HCO3-重吸收能力下降而出現腎小管性酸中毒 |
或者由于腎臟排泄障礙致酸性代謝產物蓄積而出現代謝性酸中毒 | |
部分患者可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虛弱無力等 | |
電解質紊亂和腎性骨病 | 由于水鈉潴留,表現為水腫、高血壓、低鈉血癥等 |
腎臟排鉀能力下降,代謝性酸中毒導致細胞內鉀外移等原因,出現高鉀血癥 | |
活性維生素D缺乏,導致腎性骨營養不良,表現為高磷、低鈣血癥,骨質疏松以及異位鈣沉積 | |
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 | 胰島素在腎臟滅活,體內有效胰島素水平可隨腎功能減退而增高,表現為胰島素敏感性增高,尤其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低血糖 |
蛋白質、氨基酸合成下降,分解代謝增加及負氮平衡,導致蛋白質營養不良 | |
可繼發高脂血癥,表現為輕至中度的高三酰甘油血癥或高膽固醇血癥等 | |
胃腸道癥狀 | 腎臟代謝產物排泄障礙,導致人體內毒素蓄積,酸性代謝產物從胃腸道排泄增加,可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腔有尿味 |
合并血小板功能障礙,使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明顯增加,部分患者有消化道出血 | |
心血管系統 | 心血管疾病是CKD患者主要并發癥之一 |
腎小球硬化可反饋性刺激球旁細胞分泌大量腎素,導致血管收縮,使患者血壓急劇增高 | |
腎臟對水和電解質排泄能力減弱致水鈉潴留,導致容量性高血壓 | |
惡性高血壓又會繼發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 | |
腎性貧血 | 促紅細胞生成素主要功能是促進紅細胞成熟和釋放 |
CKD患者促紅素分泌不足,可引起腎性貧血,輕至中度貧血 | |
CKD患者體內毒素蓄積,可導致血小板功能降低,G4-5期患者有出血傾向,容易發生皮下或黏膜出血、瘀斑等 | |
神經-肌肉系統癥狀 | 早期癥狀包括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隨疾病進展可出現性格改變、抑郁、記憶力減退、判斷力降低 |
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肢體麻木、燒灼感或感覺異常,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加出現肌肉震顫或不寧腿綜合征等 | |
呼吸系統癥狀 | 出現氣短或氣促,主要與體液過多或心功能不全導致肺水腫、胸腔積液有關 |
因貧血導致活動后氣短,嚴重貧血者可進展至靜息狀態下氣短或端坐呼吸 | |
因肺過度通氣代償以降低PaCO2可致呼吸加快,重癥患者可出現Kussmaul呼吸 |
二、考情分析
本節新增內容為考試重要考點,可考查內容較多。其中,腎功能的分期與診斷、臨床表現為高頻考點,特別是腎功能的分期與診斷的具體內容需熟練并完全掌握。
相關推薦:
233網校執業藥師四大專業輔導班級,助力突破及格線,紙質版課程講義包郵送+高頻考點匯編+專屬備考計劃+考前2套點題卷+電子版資料,授課老師答疑等專享服務,點擊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