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冬葵子
【拼 音】:DONGKUIZI
【英文名】:Chingma Abutilon Seed
【來 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種子。
【功 效】:行水滑腸,通乳,清熱排膿。
【主 治】: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腫,婦女乳汁不行,乳房腫痛。
【性味歸經(jīng)】:甘,寒。①《本經(jīng)》:“味甘,寒。”②《別錄》:“無毒。”③《藥性論》:“滑,平。”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入大小腸、膀胱經(jīng)。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小腸、膀胱二經(jīng)。”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陰經(jīng)氣分。”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腸。”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或入散劑。
【用藥忌宜】: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①《本草經(jīng)集注》:“黃芩為之使。”②《得配本草》:“氣虛下陷,脾虛腸滑,二者禁用。”
【藥物配伍】:配冬瓜子,利濕止痛,滑利排膿作用增強;配砂仁,行氣下乳;配茯苓,健脾利水;配王不留行,通乳作用增強;配火麻仁,潤燥,滑腸,通便;配木通,用于產(chǎn)后因熱乳汁不通,津液虧損之便秘,熱淋澀痛,心火上炎,口舌生瘡,心煩尿赤。
【別 名】:葵子(《金匱要略》)、葵菜子(《婦人良方》)。原植物冬葵(《本經(jīng)》)又名:葵(《詩經(jīng)》)、葵菜(《說文》)、露葵(《爾雅翼》)、冬葵菜(《救荒本草》)、滑菜(《綱目》)、衛(wèi)足(《群芳譜》)、馬蹄菜、蘄菜(《醫(yī)林纂要》)、滑腸菜(《寧都州志》)、金錢葵、金錢紫花葵、冬寒菜(《植物名實圖考》)、冬莧菜(《分類草藥性》)、茴菜、滑滑菜、奇菜
【處方名】:冬葵子
【商品名】:冬葵子、冬葵實,以子粒飽滿、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冬葵根)、嫩苗或葉(冬葵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全國各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春季種子成熟時采收。
【拉丁名】:藥材Semen Abutili原植物Malva verticillata L.
【考 證】: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①《名醫(yī)別錄》:“冬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②陶弘景: “以秋種葵,覆養(yǎng)經(jīng)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多入藥用,至滑利,能下石淋。春葵子亦滑利不堪。余藥用根,故是常葵爾。”③《綱目》:“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人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如扁,實內(nèi)子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jīng)年收采,正月復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生藥材鑒定】:干燥種子呈圓形扁平之橘瓣狀,或微呈腎形,細小,直徑約1.5~2毫米,較薄的一邊中央凹下,外表為棕黃色的包殼(果皮),具環(huán)形細皺紋,搓去皮殼后,種子呈棕褐色。質(zhì)堅硬,破碎后微有香味。以顆粒飽滿、堅老者為佳。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為錦葵科植物苘麻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的種子。考冬葵子與苘麻子在諸家《本草》中均各列專條,效用亦不相同,參見“苘麻”及“苘實”條。顯微鑒定: 種子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扁長方形,有的分化成單細胞非腺毛,壁稍厚,微木化。下皮細胞1列,略徑向延長。柵狀細胞長柱形,徑向75~88μm,壁極厚,下部壁木化,有時可見線形胞腔,近上部1/3外胞腔膨大,內(nèi)含細小球狀結(jié)晶,加20%硫酸后結(jié)晶不溶解;近外側(cè)外可風光輝帶。色表層細胞4~5列,扁長圓形,內(nèi)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胚乳與子葉細胞含脂肪油與糊粉粒,子葉細胞尚含少數(shù)草酸鈣簇晶。本品以子粒飽滿、色灰褐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質(zhì)。花含花青素類。鮮冬葵含單糖6.8~7.4%,蔗糖4.1~4.6 %,麥芽糖4.5~4.8%,淀粉1.2%。種子含15%~20%,其中亞油酸為主;葉含蕓香甙,根含粘液質(zhì),其中有戊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糖醛酸和微量甲基戊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