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連翹
【拼 音】:LIANQIAO
【英文名】:Weeping Forsythia Capsule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
【功 效】: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主 治】: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咽喉腫痛,風疹。
【性味歸經】:苦,涼。①《本經》:“味苦,平。”②《別錄》:“無毒。”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性涼,味苦。”④《綱目》:“微苦辛。”
入心、肝、膽經。①《湯液本草》:“手足少陽、陽明經。”②《綱目》:“少陰心經、厥陰包絡氣分。”③《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膽、胃、三焦、大腸六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用藥忌宜】:脾胃虛弱,氣虛發熱,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①《本草經疏》:“癰疽已潰勿服,大熱由于虛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藥物配伍】:配赤小豆:解心火、利濕熱;配牛蒡子:散風除濕,宣肺透疹;配金銀花:清氣涼血、清熱解毒;配蔓荊子:通竅止痛。
【別 名】:旱連子(《藥性論》)、大翹子(《唐本草》)、空殼(《中藥志》)。連翹 ,又名:連、異翹(《爾雅》)、蘭華、軹、折根、三廉(《本經》)、連草(《爾雅》郭璞注)、大翹(《唐本草》)、黃花桿、黃壽丹、黃花瓣、落翹、黃花條。處方名:連翹、青翹
【處方名】:連翹、連召、青翹、連翹殼、連翹心
【商品名】:青翹:又名青連翹。為白露前采摘的初成熟的顏色青綠的果實。品質較優。以色綠、不開裂者為最佳。
黃翹:又名黃連翹、老連翹、老翹。為寒露前采摘的熟透的顏色發黃的果實。品質較青翹次。以色黃、瓣大殼厚者為佳。
連翹心:又名連召心。青翹采摘后,蒸熟曬干,篩取子實即為連翹心。
帶心連翹:連翹殼和子實俱存者。
北連翹:產于河南、山西、陜西、山東等北方地區者。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連翹根)、莖葉(連翹莖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湖北、江西、云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藥材主產山西、河南、陜西、山東。此外,湖北、河北、四川、甘肅亦產。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果實初熟或熟透時采收。初熟的果實采下后,蒸熟,曬干,尚帶綠色,商品稱為“青翹”;熟透的果實,采下后曬干,除去種子及雜質,稱為“老翹”;其種子稱“連翹心”。
【拉丁名】:藥材Fructus Forsythiae原植物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 Vahl
【炮制方法】:揀凈雜質,搓開,除去枝梗。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①陶弘景:“連翹處處有,今用莖連花實也。” ②《唐本草》:“連翹有兩種,大翹、小翹。大翹葉狹長,如水蘇,花黃可愛,生下濕地,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作房翹出眾草。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小細,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翹子,不用莖花也。” ③《本草圖經》:“連翹,今近京及河中、江寧府,澤、潤、淄 袞、鼎、岳、利州,南康軍皆有之。有大翹、小翹二種。(大翹)生下濕地或山崗上。葉青黃而狹長,如榆葉、水蘇輩。莖赤色,高三、四尺許。花黃可愛,秋結實似蓮,作房翹出眾草,以此得名。根黃如蒿根,八月采房陰干。其小翹生崗原 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細。南方生者,葉狹而小,莖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黃,實房黃黑,內含黑子如粟粒,亦名旱 連草,南人用花葉。今南中醫家說云,連翹蓋有兩種,一種似椿實之未開者,殼小堅而外完,無附萼,剖之則中解,氣甚 芬馥,其實才干,振之皆落,不著莖也。一種乃如菡萏,殼柔,外有跗萼抱之,無解脈,亦無香氣,干之雖久,著莖不脫,此甚相異也。今如菡萏者,江南下澤間極多。如椿實者乃 自蜀中來,用之亦勝江南者。據《本草》言,則蜀中來者為勝,然未見其莖葉如何也。”
【生藥材鑒定】:干燥的果實呈長卵形,長1.5~2厘米,直徑0.6~1厘米。頂端銳尖,基部有小柄,或已脫落。表面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多數凸起的小斑點,兩側各有1條明顯的縱溝。青翹多不開裂,綠褐色,表面凸起的灰白色小斑點較少,種子多數,細長,一側有翅,黃綠色。老翹自尖端開裂或裂成兩瓣,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內表面多為淺黃棕色,種子棕色,多已脫落。氣微香,味苦。青翹以色青綠、無枝梗者為佳;老翹以色黃、殼厚、無種子、純凈者為佳。顯微鑒定: 粉末:淡黃棕色。①內果皮纖維多成束,有的上下層縱橫交錯。短梭形或不規則形邊緣不整齊或有凹凸,長80~224μm,直徑24~32μm,壁厚8~18μm,木化,紋孔較少,孔溝細。②石細胞類多角形、類長方形、圓三角形、類圓形或類方形,直徑36~ 48μm,壁厚8~22μm,有的壁一邊較薄,紋孔疏密不一,孔溝隱約可見。③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類長方形,直徑24~30μm,外壁角質增厚,厚8~17μm,側壁亦增厚,有的作半球狀;表面觀類方形或類多角形,垂周壁厚,稍彎曲,外平周壁表面現不規則或網狀角質紋理。此外,有中果皮細胞、導管及管胞等。 黃翹以身干、色黃、殼厚、枝柄剔凈、果瓣開裂者為佳;青翹以身干、色灰綠、完整不裂口、無雜質為佳。有報道用連翹甙與連翹脂甙為指標,薄層掃描法測定連翹果殼中連翹甙含量為 0.338%,連翹脂甙0.10%,連翹心中前者約0.417%,后者0.0474%,而連翹葉中前者高達6.04%,后者為0.79%,以連翹甙的含量來看,殼與心的區別不大,認為加工時無需去心。
【中藥化學成分】:果實含連翹酚、甾醇化合物 C49 H74一80 O6 、皂甙(無溶血性)及黃酮醇甙類 、馬苔樹脂醇甙(Matairesino-side)等。果皮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青連翹含皂甙4.89%,生物堿0.2%。 果實含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牛蒡子甙元(arctigenin)、牛蒡子甙(arctin)、羅漢松脂素 (matairesinol)、羅漢松脂酸甙matairesinoside)、連翹脂素(forsythigenin)、連翹甙 (forsythin)、連翹酚(forsythol)、(+)-松脂素及(+)-松脂素β-D-葡萄糖甙和蘆丁。尚含 β-香樹脂醇乙酸酯isobarerenyl acetate、20(s)-dammar-24-ene-3β,20-diol-3- acetate、甾醇化合物及黃酮醇甙類化合物等。又有報道,含連翹脂甙(forsythiaside)。種子含揮發油約 4%,已鑒定了12種成分,主成分為β-蒎烯(β-pinene)占60.2%,其次為α-蒎烯15.7%,另有芳樟醇6%和對聚傘花烴3.5%。初熟青連翹含皂甙為4.89%,生物堿約0.2%。
【中藥化學鑒定】:薄層層析: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5ml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4h,提取液回收甲醇,再用甲醇定容成5ml,為供試液,在硅膠G板上,以甲乙酮-醋酸乙酯-甲酸-水-苯 (4:3:1:1:2,上層液)為展開劑,稀三氯化鐵試液顯色,連翹脂甙顯綠藍色斑點,Rf約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