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指導月施工計劃的編制。
嚴格按照計劃施工是合同的要求??偟氖┕び媱澰谕稑藭r就已經確定,中標以后重新編制并報經工程師批準,這是不可以任意改變的。但為保證總進度計劃而編制的月計劃則是可以由承包商自己控制的。
在這個過程中,成本控制系統至少可以發揮這樣兩個作用:第一是幫助確定計劃編制的原則--關鍵線路上的施工項目應該貫徹“進度優先”的原則,即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成本;非關鍵線路上的項目則應該貫徹“成本優先”的原則,即在保證成本最低的前提下盡量提高產量。
第二是幫助確定施工項目的組合,即在滿足總產量要求的前提下,各個作業面的產量分別是多少才能夠使總成本最低?仍以開挖工程為例。巴羅塔工程2477萬立方米的總開挖量分布在:廠房、堤壩、溢洪道、進水口、開關站、底坎、尾水渠等部位。開挖工程大部分都不在關鍵線路上。尤其是開挖量達1655萬余方的尾水渠,施工期幾乎貫串整個合同工期,是調節開挖產量的最好的部位。由此,我們就可以參照管理經濟學中"產品產量最優組合"原理,將每個月的開挖量在不同的部位進行分配,實現成本最低的目標。
綜上所述,巴羅塔工程建立的成本控制系統是將管理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運用于水電施工管理的這一次有益探索,成本控制系統搜集的大量信息是企業管理的寶貴財富。管理系統不 信息處理系統,開發信息資源,挖掘數據潛力,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管理科學”的重要內容。遺憾的是,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性,巴羅塔(c-03)工程本身并沒有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在結束本文之前,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
第一,管理經濟學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不是要用機械的、復雜的數學運算取代活躍的、隨機的管理工作。事實上,任何高明的方法都不可能對日常管理決策作出“精確”的判斷和預測,尤其是水電施工,它所面對的是千變萬化的復雜現場情況。即使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有意識地剔除一些偶發因素,要作出精確的計算仍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這里“精確”只是相對于單純憑經驗、“拍腦袋”決策而言,是對于決策手段的一種補充。
第二,電腦的普及為在施工管理中運用管理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提供了可能。成本控制系統實際是工地管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一部分,是這個“有機體”中的“神經系統”。現代管理決策本質上就是“人腦+電腦”工作過程,人腦重在管理創新,電腦重在管理效率。事實上,一些常用的管理軟件已經將管理經濟學的方法程序化了,復雜的數學運算和繪圖工作在輕松點擊鼠標的過程中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