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項目融資的主要方式-PPP方式
投資規模較大、需求長期穩定、價格調整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類項目,適宜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由政府或社會資本發起,以政府發起為主。
1、PPP項目實施方案的內容
(1)項目概況。項目概況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經濟技術指標和項目公司股權情況等
(2)風險分配基本框架。項目設計、建造、財務和運營維護等商業風險由社會資本承擔,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風險由政府承擔,不可抗力等風險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理共擔。
(3)項目運作方式。
(4)交易結構。項目投融資結構主要說明項目資本性支出的資金來源、性質和用途,項目資產的形成和轉移等。項目回報機制主要說明社會資本取得投資回報的資金來源,包括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和政府付費等支付方式。
(5)合同體系。項目合同是其中最核心的法律文件。項目邊界條件是項目合同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權利義務、交易條件、履約保障和調整銜接等邊界。
2、物有所值(VFM)評價
物有所值(VFM)評價是判斷是否采用PPP模式代替政府傳統投資運營方式提供公共服務項目的一種評價方法。
(1)物有所值定性評價。
定性評價指標包括全壽命期整合程度、風險識別與分配、績效導向與鼓勵創新、潛在競爭程度、政府機構能力、可融資性等六項基本評價指標,以及根據具體情況設置的補充評價指標。
物有所值定性評價,一般采用專家打分法。在各項評價指標中,六項基本評價指標權重為80%,其中任一指標權重一般不超過20%;補充評價指標權重為20%,其中任一指標權重一般不超過10%。
(2)物有所值定量評價。
通過對PPP項目全壽命期內政府方凈成本的現值(PPP值)與公共部門比較值(PSC值)進行比較,判斷PPP模式能否降低項目全壽命期成本。
3、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1)責任識別
PPP項目全生命周期過程的財政支出責任,主要包括股權投資、運營補貼、風險承擔、配套投人等。
(2)支出測算
對政府付費模式的項目,在項目運營補貼期間,政府承擔全部直接付費責任。政府每年直接付費數額包括:社會資本方承擔的年均建設成本(折算成各年度現值)、年度運營成本和合理利潤。
年度折現率應考慮財政補貼支出發生年份,并參照同期地方政府債券收益率合理確定。
(3)能力評估
財政部門(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識別和測算單個項目的財政支出責任后,匯總年度全部已實施和擬實施的PPP項目,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
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經典習題
【單選題】在PPP項目實施方案中,最核心的法律文件是( )
A. 項目合同
B. 股東合同
C. 融資合同
D. 工程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