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益分配的原則:1.依法分配原則;2.資本保全原則(收益分配不是本金的返還);3.兼顧各方面利益的原則;4.分配與積累并重原則(既要吃雞蛋也要賣雞蛋掙錢養母雞);5.投資與收益對等原則。
二、確定收益分配政策時應考慮的因素:
1.法律因素:(1)資本保全約束;(2)償債能力約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企業也一樣);(3)資本積累約束;(4)超額累積利潤約束(和稅有關,針對國外)。
2.公司因素:(1)現金流量;(2)投資需求;(3)籌資能力(大籌大分,小籌小分);(4)資產的流動性(動比靜好);(5)盈利的穩定性;(6)籌資成本(底子越厚,分得越多,反之亦然);(7)股利政策慣性(最好不要輕易改變股利政策);(8)其他因素。
3.股東因素:(1)穩定的收入;(2)控制權(排外心理);(3)稅賦;(4)投資機會(股東個人的投資機會)。
4.債務契約:債權人為保護自己從而在債務契約中約定股利分配的限制措施。
5通貨膨脹:本來想留100萬元的盈利,因為通貨膨脹,得留110萬元的盈利了。
三、股利理論:1.股利無關論(股利政策不會對股價產生影響);2.“在手之鳥”理論(不會為了可能存在的更大的盈利而放棄現在確定的盈利,有些人的人生觀大抵如此);3.信號傳遞理論(股利支付的多少與公司的形象是成正比的);4.所得稅差異理論(因為稅的原因,應采用低股利政策);5.代理理論(高股利政策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低股利政策降低企業的外部融資成本,怎么辦,找平衡)。
四、股利政策:1.剩余股利政策(滿足公司的資金需求之后,剩下的盈利全是股東自己的);2.固定股利政策(一年又一年,年年都一樣);3.穩定增長股利政策(每年漲幅都一樣的股利政策);4.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股東每年“吃”盈利這塊“蛋糕”的比例都一樣);5.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的股利政策(股利有保底、無上限)。
五、股利分配程序: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向股東(投資者)分配股利(利潤)。
六、股利分配方案的確定:選擇股利政策→確定股利支付水平→確定股利支付形式(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負債股利、股票股利)。
七、股利的發放:預案公布→宣布→股權登記→除息(股票的所有權和領取股息的權利分離)→股利發放。
八、股票分割的作用:1.有利于促進股票流通和交易;2.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3.促進公司新股的發行;4.有助于公司并購政策的實施;5.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公司股票惡意收購的難度。
九、股票回購的動機:1.現金股利的替代;2.提高每股收益;3.改變公司的資本結構;4.穩定或提高公司的股價;5.鞏固或轉移公司控制權;6.防止敵意收購;7.滿足認股權的行使;8.滿足企業兼并與收購的需要。
本章是第九章,本章恰巧主要講了上述九個問題,兩個“九”,挺吉利的!最后,本斑竹祝大家學習愉快,至少本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