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碼 |
詳細情況 |
第242頁 |
具體位置 |
倒數第1行 |
原文內容 |
等于利潤總額,來考慮捐贈 | |
修改建議 |
把“來”改為“未” | |
第243頁 |
具體位置 |
〔例7-17〕 |
原文內容 |
某企業2002年發生年度虧損100萬元 | |
修改建議 |
改為“某企業成立于2002年,2002年發生年度虧損100萬元” | |
修改理由 |
答案中2003-2006年只彌補了2002年的虧損,如果2001年存在虧損,也需要彌補。 | |
第243頁 |
具體位置 |
〔例7-17〕 |
原文內容 |
假設該企業2002-2008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 |
修改建議 |
把“應納稅所得額”改為“稅前利潤” | |
修改理由 |
1.應交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25%(參見教材241頁),如果已經知道了“應納稅所得額”,應交所得稅就已經確定了,不可能再進行稅收籌劃。 2.稅法上允許的是用“稅前利潤”補虧 | |
第243頁 |
具體位置 |
〔例7-17〕 |
原文內容 |
如表7-11所示 | |
修改建議 |
改為:如表7-11所示(不存在其他納稅調整因素) | |
修改理由 |
答案中計算所得稅時,只考慮了“補虧“這個調整因素,沒有考慮教材241頁公式中的其他的納稅調整因素。 | |
第243頁 |
具體位置 |
倒數第7行 |
原文內容 |
表7-11 某企業2002-2008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單位:萬元 | |
修改建議 |
把“應納稅所得額”改為“稅前利潤” | |
第243頁 |
具體位置 |
表7-11 |
原文內容 |
應納稅所得額 -100 20 1020 20 10 60 | |
修改建議 |
把“應納稅所得額”改為“稅前利潤” | |
第244頁 |
具體位置 |
順數第1行、第6行、第7行、第9行、第10行、第11行 |
原文內容 |
應納稅所得額 | |
修改建議 |
把“應納稅所得額”改為“稅前利潤” | |
第244頁 |
具體位置 |
順數第3行 |
原文內容 |
該年度的應納稅所得只能彌補 | |
修改建議 |
把“應納稅所得”改為“稅前利潤” | |
第254頁 |
具體位置 |
順數第8行 |
原文內容 |
即它不可能使每個因素計算的結果,都達到絕對的準確 | |
修改建議 |
去掉“,” | |
修改理由 |
這是一個多余的標點符號 | |
第256頁 |
具體位置 |
〔例8-3〕第4行 |
原文內容 |
公司總股本變為16000萬股 | |
修改建議 |
把“股本”改為“股數” | |
修改理由 |
股本=股數×每股面值,“股本”的單位應該是金額,不可能是“股”。 |
第257 |
具體位置 |
倒數第6行 |
原文內容 |
應注意企業利用回購庫存股的方式減少發行在外的普通股 | |
修改建議 |
把“回購庫存股”改為“回購” | |
修改理由 |
庫存股是股票回購之后形成的,不存在“回購庫存股”這樣的說法 | |
第260頁 |
具體位置 |
順數第4行 |
原文內容 |
以及對企業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前瞻性判斷 | |
修改建議 |
刪除“和” | |
修改理由 |
原文很明顯不通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