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26.【答案】BC
【解析】:股東、經營者作為財務資源的提供者置身于企業外部,他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獲利。所以,最重要的財務關系是企業與股東、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
27.【答案】AB
【解析】:資產組合收益是各項資產收益的加權平均,但組合風險受相關系數、單性資產風險水平和投資比例的影響,ρ越小,分散風險效果越佳,如果ρ=-1,完全負相關組合可以最大限度抵消風險,所以AB正確。但系統風險又稱不可分散風險,組合投資對消除系統風險沒有幫助。另外,資產組合樹木過度增加,對分散風險沒有太大幫助,只能增加管理成本。
28.【答案】BC
【解析】:本題考察考生對遞延年金與先付年金現值的計算,由于企業從第5~10年每年初取款5000元,意味著從第4~9年末連續取款6次,遞延期=5-2=3,所以,【答案】BC正確。
29.【答案】AD
【解析】:“凈利潤/凈資產”,主要說明投資中心所有者權益的利用程度;
“息稅前利潤/總資產”則考察由投資中心使用的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
30.【答案】BCD
【解析】:增值稅是應交稅金及附加的構成內容,但不包括在營業稅金及附加中。
31.【答案】AB
【解析】:CD是應收帳款轉讓籌資方式的缺點。
32.【答案】ABC
【解析】:為實現存貨管理目的,采用的存貨控制方法有:ABC分析法、經濟批量和及時生產的存貨系統等,其中,存貨儲存天數管理2007年教材和大綱中已刪除。
33.【答案】ACD
【解析】:股票股利有利于降低市價,吸引更多人投資,使股權更加分散,能有效防止公司被敵意收購;而股票分割增加了股票的流通性和股東數量,也增大了并購難度;股票回購則減少了發行在外的股數,股價提高,使收購方獲得控股比例的股票難度很大。
34.【答案】BC
【解析】:已獲利息倍數具有雙重作用,能同時反映長期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
35.【答案】ABCD
三、判斷題
1.【答案】對
【解析】:企業價值最大化并非單純強調股東財富,而是在各方作出利益權衡的前提下,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2.【答案】對
【解析】:風險回避者要求的期望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大小有關,還取決于其風險回避的愿望;風險追求者在預期收益系統的情況下,會選擇風險大,期望風險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用。
3.【答案】錯
【解析】:10=0.25(1+g)/(16%-g),解得g=7.59%
4.【答案】錯
【解析】:因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稅前利潤中不包括處置凈損失,因其不僅影響項目本身,還影響企業整體的所得稅水平,形成“抵稅效應”,故應單獨計算,如果建設期=0,處置固定資產發生的凈損失抵稅計入經營期第一年現金流量;如果建設期>0,處置固定資產發生的凈損失抵稅列入建設期末。
5.【答案】錯
【解析】:調整后NPV=85(1+12%)=95.2萬元
因為,計算機系統將現金流量的時間確認為1~N年,而現金流量的實際發生時間為0~(N-1)年,所以,計算機推遲1年確認現金量,用插入函數法確定的NPV比實際水平低,調整后NPV=插入函數法下NPV×(1+i)。
6.【答案】錯
【解析】:如果知識訂貨期提前,其進貨批量、間隔周期、定貨次數與基本模型相同,不存在適當減少進貨批量的問題。
7.【答案】錯
【解析】:大多數原因導致的材料用量差異由生產部門負責,但如果因材料質量、規格等存在問題而導致的用量差異應由采購部門負責。
8.【答案】對
9.【答案】錯
【解析】:本題目描述的是過度交易。
10.【答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