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已知:某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擬投資1000萬元建設一條生產線,現有甲、乙、丙三個方案可供選擇。
甲方案的凈現金流量為:


丙方案的現金流量資料如表1所示:

“6~10”年一列中的數據為每年數,連續5年相等
該企業所在行業的基準折現率為8%,部分資金時間價值系數如下:

要求:
(1)指出甲方案項目計算期,并說明該方案第2至6年的凈現金流量(NCF2~6) 屬于何種年金形式。 .
(2)計算乙方案項目計算期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3)根據表1的數據,寫出表中用字母表示的丙方案相關凈現金流量和累計凈現金流量(不用列算式),并指出該方案的資金投入方式。
(4)計算甲、丙兩方案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
(5)計算(P/F,8%,10)和(A/P,8%,10)的值(保留四位小數)。
(6)計算甲、乙兩方案的凈現值指標,并據此評價甲、乙兩方案的財務可行性。
(7)如果丙方案的凈現值為725.69萬元,用年等額凈回收額法為企業做出該生產線項目投資的決策。
52、華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山公司)為上市公司,增值稅稅率17%,所得稅稅率33%,所得稅采用遞延法核算,2004年發生如下經濟業務事項:
(1)1月2日以銀行存款500萬元和一幢廠房對外進行投資,設立甲公司,占甲公司注冊資本的60%(甲公司為非上市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廠房原價為8300萬元,已提折舊2000萬元,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5500萬元,不考慮投資中的相關稅費。
(2)1月5日將100件商品銷售給乙公司,按銷售合同規定,每件售價87500元,售價總額(不含稅,下同)為8750000元,庫存商品的成本為7000000元。款項尚未收到,已知華山公司的監事在乙企業中擁有15%股份。
(3)1月8日華山公司購買丙公司C股票30000000元(所占股權比例為3%),支付相關稅費50000元,同月華山公司將不需用設備一臺從丙公司換入了一批原材料和一輛汽車,同時收到補價80000元。已知設備原價為4000000元,已提折舊1656430元,公允價值2900000元,原材料公允價值為1965811.97元,接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載明的進項稅額為334188.03元,汽車的公允價值為500000元(假設計稅價格與公允價值一致);假設不考慮增值稅以外的相關稅費。
(4)2月10日,華山公司從母公司泰山公司購入生產用的設備一臺,買價6300000元,貨款未付,用銀行存款支付運輸費3600萬元,支付途中保險費7400元,支付安裝費80000元,本月安裝完畢投入使用。該固定資產按5年計提折舊,折舊方法采用年數總和法,凈殘值率為3%;假設按年計提折舊。
(5)3月20日從甲公司中購入庫存商品,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1000000元,增值稅額為170000元,貨款未支付。已知甲公司庫存商品賬面價值為800000元;華山公司購入后本年度全部未銷。
(6)7月1日將無形資產(商標權)出售給乙公司,取得收入5000000元,無形資產(商標權)的攤余價值為70000元,按轉讓收入5%計提營業稅。
(7)10月1日將擁有的丙公司股票的50%轉讓給甲公司,取得轉讓收入20000000元,假設未發生相關稅費,轉讓收入已收存銀行。
(8)11月1日向甲公司出售產品800件,按協議規定,每件售價95000元,合同收入為76000000元。存貨賬面價值為56000000元,貨款已經收到。華山公司當年對非關聯方的銷售量未達到商品總銷售量的20%。甲公司購入后,對外銷售80%,年末時尚有20%存放于庫房中。
(9)12月5日,華山公司通過媒體發布廣告,發生廣告費600000元,后經與甲公司協商,由甲公司承擔了此筆廣告費,由甲公司將600000元支付給了廣告公司。
(10)12月25日,通過債務重組協議,泰山公司免除了華山公司因購設備所欠債務6300000元;
(11)12月31日,甲公司告知,本年實現凈利潤5000000元,按15%提取盈余公積,按20%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甲公司所有者權益總額為104800000元,其中實收資本100000000元,資本公積800000元(此為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形成),盈余公積750000元,未分配利潤3250000元。
(12)12月31日,將長期投資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按5年期限攤銷。
(13)12月31日,在將存貨按單項計提跌價準備時發現,3月20日從甲公司購入的庫存商品1000000元,其可變現凈值為750000元。
要求:
(1)指出華山公司與上述哪些企業存在關聯方關系,并指出關系的性質。
(2)對華山公司2004年的上述經濟業務做出賬務處理。
(3)指出華山公司合并報表的編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