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職稱考試總結:
1、會計實務:
中級會計職稱的考試馬上就要“開戰”了,《中級會計實務》作為核心課程,如何在最后的時間內高質高效的復習,是廣大考生較為頭疼的問題。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從全書的內容來看,《中級會計實務》可分成五個部分:
一、總論(第一章);
二、會計的基礎核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三章);
三、會計的專題核算(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八章);
四、會計的高級核算(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
五、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第二十章)。
從歷年考試的情況來看,第二部分是出題的密集區;第四部分是出題的難度區;第三部分無論是從出題的密集程度來看還是從出題的難度來看,都介于第二部分與第四部分之間;至于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如果感覺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不去管它了,反之,就需要看一下,但千萬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
下面說一下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在最后階段如何復習。
第二部分既有簡單章節,也有一般性章節,當然還有高難度章節。簡單章節包括第二章和第四章,這兩章的復習原則與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的復習原則相同。
一般性章節包括第三章、第五章、第十章和第十三章,下面說一下這四章內容大家需要關注的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考點:
第三章: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的核算;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資產的核算;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核算;企業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五章: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計量;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核算;房地產轉換的核算;處置投資性房地產的核算。
第十章:非貨幣性職工薪酬的核算;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的核算;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核算;應交增值稅的核算。
第十三章: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核算;銷售退回的核算;代銷商品的核算;售后回購的核算;售后租回的核算;完工百分比法的應用;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混合業務的核算;建造合同的核算。
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九章是難度比較大的章節,也是比較重要的章。
第六章:
知識點一
四大類金融資產: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持有至到期投資;
(3)貸款和應收款項;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的分類,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慮金融資產的持有意圖。意圖不同,歸類就有所不同。
知識點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1.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是近期內出售或回購,比如企業購買的基金、股票、債券等。
2.屬于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近期采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進行管理。
3.屬于衍生工具。
(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為什么要指定?可能是出于風險管理目的,也可能是為了明顯消除或明顯減少由于該金融資產的計量基礎不同所帶來的差異。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取得時,初始入賬金額包括買價,但不包括相關交易費用。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問題。其他金融資產,相關交易費用都要計入其成本。
只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所發生的相關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購買價格中,包含的已宣告發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已經形成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
例.假如某公司于2007年2月15日購入股票,被投資企業在2007年1月15日宣告06年股利0.1元/股,以2月28日股東名冊為準。假設該公司購買時每股支付5.1元,包括已經宣告發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1元。假如購買了100萬股,另支付傭金手續費2萬元。該公司將該股票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則會計處理為:
(1)購入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500(5.1-0.1)×100
應收股利10(0.1×100)
投資收益2
貸:銀行存款512
(2)假如6月30日,股票上漲到8元/股。則: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300(8-5)×1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300
(3)假如12月31日,股票下跌到7元/股,則需做相反分錄: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8-7)×1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00
假如12月31日,股票上漲到15元/股,則: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7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700
(4)假如08年2月,該公司以18元/股將股票出售:
借:銀行存款18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5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000(300+700)
投資收益300
思考:08年2月投資收益是否就是1800和1500的差額300?
答:不是。
※因為還要把上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到投資收益: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
貸:投資收益1000
所以真正的投資收益為1300萬元(1800-500)。
這1300實際是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出售時1800與賬面價值1500之間的差額300;還有一部分是股票價格從500漲到800的差額300和從800漲到1500的差額700,共1000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出售時要把1000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到投資收益。
知識點三、持有至到期投資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概述
滿足下列條件的,劃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
(二)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持有至到期投資不能隨便轉出。如果沒有到期就轉出,要受到懲戒:企業在兩年內不準再將任何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資也要轉出,放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但也不是全都受到懲罰:
比如購買的是某公司債券,現在某公司財務狀況非常惡化,這種情況下轉換就不再懲戒之列。
還有,持有至到期投資,現在已經持有4年零10個月,再有2個月就要到期。但由于資金緊張而變現,這種情況也不在懲戒之列。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處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買價+相關稅費
注意和交易性金融資產比較。
買價中有已經形成的利息,單獨作為應收利息。
核算時開設“持有至到期投資”總分類賬戶,下面設三個二級科目:本金、應計利息、利息調整。
本金:反映債券面值;
應計利息:反映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購買債券時,已知購買價格,還知道未來收到的利息和本金。兩者不相等。
利用已知的現值(購買價格)、年金(每年收到的利息)和到期收到的本金、期限,就可以計算出實際利率。
對于持有至到期投資,在學習時一定要關注下面的內容:
每期期末計算應計利息時都是按面值×票面利率,
每期期末計算投資收益時都是按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兩者之差,擠出利息調整,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貸方。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轉換
持有至到期投資轉換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需要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公允價值與原來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
知識點四、貸款和應收款項
貸款主要是指金融企業放貸的款項,這是特殊行業的問題。
應收款項很普遍,每個企業可能都會涉及到。
應收款項比較簡單,關鍵是貸款問題。
學習時要注意一下“貸款”賬戶。
知識點五、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概述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指除了前面三類金融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或者取得金融資產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的分類主要看管理層的意圖。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核算方法和前面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有很多雷同的地方,要相互比較著學習。
1.取得時:
(1)初始入賬價值:
買價+相關稅費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其他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都要計入成本。
(2)科目設置:
如果是權益工具,下設二級科目有:成本、公允價值變動;
如果是債務工具,下設二級科目有:成本、應計利息、利息調整。
(3)購買時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發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已經形成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
2.期末,要區分是權益工具還是債權性投資,分別進行處理。
(1)權益工具: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例.某企業購買的股票,購買時10元/股,共購買10萬股。則入賬價值就按100萬元,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資產負債表日股票價格上漲為15元/股,則增加的50萬元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0
貸:資本公積50
如果資產負債表日股票價格下跌到9.5元/股,則:
借:資本公積5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
(2)債權性投資:
要比照前面持有至到期投資學習。
期末計算利息:
借:應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貸:投資收益 (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差額,或者在借方)
※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則借方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計利息
3.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時,要反映減值損失。
如果期末只是價格下跌,不是持久的、大幅度的下跌,則沖減資本公積。
但如果是持久的、大幅度真正減值的,應確認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