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新必考!2025年《中級農業經濟》教材新增考點
2025年《中級農業經濟》教材新增考點
第一章-第三節-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推進策略和政策措施
新增考點: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2025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形式,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
的當代先進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
標志。
其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1.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以農業科技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主線,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入新
技術、新設備、新模式,提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和資本等農業要素優化組合而形成的全要素生產率,
旨在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由量變到質變,加快推進農業深度轉型升級,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2.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基本特征:
主體特征 高素質勞動力
技術特征 顛覆性創新
配置特征 多要素滲透融合
結構特征 農業邊界突破與產業鏈條延伸
形態特征 數智化和綠色化轉型
3.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要素特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新型勞動力。
新型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中最活躍、最能動的主體。
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勞動力主要表現為能夠持續創造和熟練操作新型勞動工具、拓展和開發新型勞動對象、
使用和維護新型基礎設施的新型勞動者。
(2)新型勞動工具。
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勞動工具需要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并盡可能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 伴隨著現代科技
的發展,機器人、物聯網、自動化裝備等新型勞動工具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3)新型勞動對象。
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勞動對象則是在傳統勞動對象基礎上增加了伴隨科技進步新發現的自然物、注入更多技
術要素的原材料及數據等非物質形態的對象。
4.我國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重點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推進顛覆性農業技術創新。
①動植物育種技術。
②農業生物藥物與生物肥料技術。
③開展農業生物質工程。
(2)推進農業要素創新性配置。
①培育高素質勞動力。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