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投資決策
1、投資中的現金流量及估算
現金流量:指一定時期內由投資引起各項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及先進凈流量的統稱。
分類:初始現金流量: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其他資產投資、原有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
營業現金流量:每年凈現金流量(NCF)=每年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
每年凈現金流量(NCF)=凈利+折舊
終結現金流量: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或變價收入、原來墊支在各種流動資產上的資金的收回、停止使用的土地的變價收入。
2、投資決策評價指標:非貼現現金流量指標(投資回收期、平均報酬率);貼現現金流量指標(凈現值、內部報酬率、獲利指數)
3、凈現值的計算過程、決策規則、優缺點
凈現值(NPV):指投資項目投入使用后的凈現金流量。
優點: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
缺點:不能揭示各個投資方案本身可能達到的實際報酬。
4、內部報酬率的計算過程、決策規則、優缺點
內部報酬率(IRR):使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等于零的貼現率。
優點: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反映了投資項目的真實報酬率。
缺點:計算比較復雜。
5、獲利指數的計算過程、決策規則
獲利指數又稱利潤指數(PI),是由資項目未來報酬總現值與初始投資額的現值之比。
優點: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真實地反映投資項目的盈虧程度
規則:獲利指數大于或等于1采納。
6、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運用
在進行投資項目決策時,主要使用的是貼現指標,是因為貼現指標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指標含義反映了投資的實質目的。在互斥選擇決策中,使用三個貼現指標時,當選擇結論不一致時,在資本無限量的情況下,以凈現值法為選擇標準。
第三節企業重組
企業重組:指企業以資本保值增值為目標,運用資產重組、負債重組和產權重組方式,優化企業資產結構、負債結構和產權結構,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1、收購與兼并的含義
收購:一個企業用現金、有價證券等方式購買另一家企業的資產或股權,以獲得對該企業控制權的一種經濟行為
兼并:一個企業購買其他企業的產權,并使其企業失去法人資格的一種經濟行為。又成為吸收合并。
3、并購的動機
①謀求管理協同效應;②謀求經營協同效應;③謀求財務協同效應。④實現戰略重組;⑤獲得特殊資產;⑥降低代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