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業薪酬制度設計的方法
(一)基本薪酬制度的設計方法
1、以職位為導向的基本薪酬制度的設計
①職位等級法。將員工的職位分為若干級別(即職級),按其所處的職級確定其基本薪酬的水平和數額。例如分為:高級管理層,中級管理層,低級管理層,普通員工。
②職位分類法。將企業的所有職位劃分為若干類型,可以把企業中的職位劃分為管理類、技術類、操作類、財務類、營銷類等。
③計點法。將各種職位劃分為若干職位類型,找出各類職位中所包含的共同的“付酬因素”,即與履行職責有關的,企業認為應當并愿意為之支付報酬的因素。例如:有學歷、年資、工作條件等。
④因素比較法。直接用相應的具體薪金值來表示各職務的價值。
2、以技能為導向的基本薪酬制度設計
①以知識為基礎的基本薪酬制度設計方法
具有較高文憑的員工工作效果會更好,還可以承擔更高要求的工作
②以技能為基礎的基本薪酬制度設計方法
以員工技能的廣度來確定員工的基本薪酬。
(二)激勵薪酬制度的設計方法
1、獎金制度的設計
①績效獎金。指員工達到某一規定的績效時,企業為了激勵、表彰員工而支付的獎金。
②建議獎金。指企業為了提高員工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為企業多提有用的建議和意見而設立的獎金。
③特殊貢獻獎金。指企業為了獎勵員工作出的特殊貢獻而設立的獎金。
④節約獎金。指企業為了鼓勵員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而設立的獎金。
2、員工持股制度的設計
將年終分享利潤以股票的形式發放給員工,員工在一定年限后可以轉讓這些股票獲得價差或繼續持有并參與分紅。
3、員工分紅制度的設計
也稱利潤分享計劃,指用盈利狀況的變化來對整個企業的業績進行衡量,把超過目標利潤的部分在企業全體員工之間進行分配的制度。
(三)員工福利制度
1、福利制度的含義及作用
含義:企業通過福利設置建立各種補貼,為員工生活提供方便、減輕員工經濟負擔的一種非直接支付。
作用: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激勵員工和促進員工忠實于企業
2、福利的構成
①安全福利
②保險福利
③各種津貼
④帶薪休假
⑤其他福利,如班車,幼兒園,體育鍛煉設施、文化娛樂設施等
(四)非經濟性薪酬
1、工作。工作本身對員工是一種回報,是一種對其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投資回報
2、工作環境。優越的環境能給員工鼓勵,使員工具有工作的愿望和激情。
3、企業文化,使員工有歸屬感、尊重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