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級經濟師考試大綱|考試教材|教材新舊對比|中級經濟師考試特點分析
第二節 貨幣供給
一、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的涵義
貨幣供給是相對于貨幣需求而言的,它包括貨幣供給行為(動詞)和貨幣供給量(名詞)兩大內容。
二、貨幣層次的劃分
西方學者在長期研究中,一直主張把“流動性”原則作為劃分貨幣層次的主要依據。所謂流動性是指某種金融資產轉化為現金或現實購買力的能力。“流動性”好的金融資產,價格穩定,還原性強,可隨時在金融市場上轉讓、出售。
(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劃分的貨幣層次
一般把貨幣劃分為三個層次:
M1 =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M2= +活期存款(包括郵政匯劃制度或國庫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1=
+儲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債券(包括國庫券)
(二)我國的貨幣層次劃分
我國對外公布的貨幣供應量為三個層次:
一是=流通中現金
二是狹義的貨幣供應量:=+單位活期存款
三是廣義的貨幣供應量:= +個人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
= +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我國目前只測算和公布、和的貨幣供應量,只測算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