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二 通貨膨脹的成因
(一)理論分析
從總量上講,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主要是來自需求方面和供給方面。
1.需求拉上
當經濟中需求的擴張超出總供給的增長時,即“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過度需求就會拉動價格總水平持續上漲,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可以通俗地表述為是“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

【例3·單選題】從通貨膨脹的成因來看,“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屬于( )導致的通貨膨脹。
A.需求拉上
B.成本推進
C.供求混合作用
D.結構失衡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對需求拉上通貨膨脹的理解。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可以通俗地表述為是“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當“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時,就會使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超出了現行價格條件下可得到的供給,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
2.成本推進
促使產品成本上升的原因:
(1)在現代經濟中有組織的工會對工資成本具有操縱能力。即“工資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2)壟斷性大公司也具有對價格的操縱能力,是提高價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即“利潤推進型通貨膨脹”。
(3)匯率變動引起進出口產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機、資源枯竭、環境保護政策不當等造成的成本上升。
【例4·單選題】壟斷性企業為了獲取壟斷利潤而人為提高產品售價,由此引起的通貨膨脹屬于( )通貨膨脹。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進型
C.結構型
D.隱蔽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的相關知識。壟斷性大公司具有對價格的操縱能力,是提高價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壟斷性企業為了獲取壟斷利潤會人為地提高產品價格,由此引起“利潤推進型通貨膨脹”。
3.供求混合作用
4.經濟結構變化
某些產業/部門在需求或成本方面發生變動時,會通過部門間的相互看齊過程而影響到其他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
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需求轉移:需求轉移是指由于社會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一部分需求轉移到其他部門,而勞動力和生產要素卻不能及時轉移。
(2)部門差異:①高勞動生產率部門工資上漲導致低勞動生產率部門工資上漲,從而導致物價總體上升。②“瓶頸”部門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引起其他部門、乃至總體物價上漲。
(3)國際因素(北歐型通貨膨脹):世界通脹通過一系列機制首先傳遞到實行開放經濟小國的開放經濟部門,進而帶動不開放經濟部門,最后導致價格總體水平上升。
【例5·單選題】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一部分需求轉移到其他部門,而勞動力和生產要素卻不能及時轉移,由此引發的通貨膨脹屬于( )導致的通貨膨脹。
A.需求拉上
B.成本推進
C.供求混合作用
D.經濟結構變化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通貨膨脹成因中的經濟結構變化。經濟結構變化具體情況可分為三種:需求轉移、部門差異和國際因素。需求轉移是指由于社會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一部分需求轉移到其他部門,而勞動力和生產要素卻不能及時轉移。
(二)現實分析
通貨膨脹原因的現實分析
直接原因 |
貨幣供給過度,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即過度的信用供給 |
財政原因
|
(1)財政赤字,指財政部門在執行國家財政預算過程中,因收入減少或支出增加而導致的財政收不抵支的狀況 |
信貸原因 |
信用膨脹,指銀行信用提供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對貨幣數量的客觀需求,而導致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 |
其他原因 |
投資規模過大、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失調、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