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三 通貨膨脹的治理
(一)通貨膨脹治理的必要性
1.通貨膨脹對社會再生產的負面影響
(1)通貨膨脹不利于生產的正常發展。
通貨膨脹初期會對生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這種刺激作用是遞減的,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生產的破壞性影響。
(2)通貨膨脹打亂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通貨膨脹情況下,商品會長期滯留在流通領域,遲遲不能進入消費領域。
(3)通貨膨脹是一種強制性的國民收入再分配。
①受益者:經營壟斷商品、從事囤積居奇的專門投機商和不法經營者;雇主;債務人。
②受害者:依靠固定薪金維持生活的職員;工人和雇員;債權人。
通貨膨脹對分配的影響還表現在債權債務關系中,那些以一定利率借得貨幣的債務人,由于通貨膨脹降低了實際利率,使他們的實際債務減輕,因而是受益者;而那些以一定利息為報酬持有債權的人,則由于實際利率下降而受到損失。
(4)通貨膨脹降低了人們的實際消費水平。
【例6·單選題】通貨膨脹對生產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這主要發生在通貨膨脹的( )。
A.初期
B.中期
C.中后期
D.后期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通貨膨脹的影響。通貨膨脹初期會對生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這種刺激作用是遞減的,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生產的破壞性影響。
2.通貨膨脹對金融秩序的負面影響
(1)通貨膨脹使貨幣貶值,當名義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為負值時,貸出貨幣得不償失,常常會引發居民擠提存款,而企業爭相貸款,將貸款所得資金用于囤積商品,賺取暴利。
(2)名義利率上升,證券價格下降(熊市)。
(3)生產領域受到打擊,工商業股票處于過度投機狀態。
(4)嚴重的通脹會動搖人們對貨幣信用體系的信心,導致一國貨幣制度受到威脅。
3.通貨膨脹對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
(1)固定收入者生活水平下降,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
(2)收入再分配,導致社會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加劇。
(3)人們對貨幣信用體系失去信心,動搖了政權。
(二)通貨膨脹治理的對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治理對策 |
具體措施 |
緊縮的
|
(1)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
續表
治理對策 |
具體措施 |
積極的 |
(1)減稅,即降低邊際稅率 |
從嚴的收 |
收入政策主要針對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通過對工資和物價上漲進行直接干預來降低通貨膨脹 |
其他治 理措施
|
(1)收入指數化——由弗里德曼提出 膨脹本身 (2)幣制改革 |
【例7·多選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措施一般包括( ?。?。
A.發行公債
B.增加稅收
C.減少政府支出
D.適當增加財政赤字
E.刺激消費
【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查緊縮性財政政策的具體措施。要求考生務必理解并掌握此知識點。
【例8·單選題】政府發行公債后,可以利用“擠出效應”使民間部門的投資( ?。?。
A.質量降低
B.質量提高
C.規模擴張
D.規模減小
【答案】D
【解析】政府發行公債后,可以利用“擠出效應’’減少民間部門的投資和消費,抑制社會總需求。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概念
1.財政政策是指政府直接使用調節稅收或增減政府支出的方法以達到特定經濟目標的政策及措施。
財政政策實施的主體是:國家財政部門
財政政策工具:稅收、財政支出等
2.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
貨幣政策實施的主體是:中央銀行
貨幣政策工具: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再貸款、公開市場業務等
(三)我國的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1.1993--1996年
這一階段通貨膨脹的成因很復雜,有過度追求經濟的高速度發展而引致的財政赤字、信用膨脹問題,即“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有國家調整物價結構、提高農產品物價而引致物價總水平上升,即“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有我國長期未得到解決的經濟結構問題,瓶頸產業的短線產品物價上漲而引致的物價總水平上升,即“結構型通貨膨脹”;還有我國國際收支連年順差,外匯儲備大幅度上升而引致的中央銀行貨幣供給增加,即“輸入型通貨膨脹”。
2.2007--2008年
2007--2008年的物價持續上漲被稱為非典型性的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此次持續近一年的物價上漲結構性明顯,持續時間不長,且成因多方面,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農產品特別是肉類,并傳導到食品類產品上,我國官方對此稱為結構性通貨膨脹。
2007--2008年物價上漲的原因:
(1)供需失衡。
(2)成本拉動。
(3)國內投資過熱,大量流動性流向樓市,流動性過剩。
(4)國內突發事故災難。
(5)對外貿易失衡,巨額順差,外匯占款過多,人民幣投放多。
(6)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國內。
3.2009--2013年
伴隨著經濟從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中的復蘇,我國的CPI上漲率在2009年年末也開始由負轉正,而且從2010年開始呈現出逐月逐季加快的趨勢。2010—2012年我國的CP1同比分別上漲3.3%、5.4%和2.6%。因此,2011和2012年,我國宏觀金融調控的目標分別定為“穩增長、抑通脹、調結構”和“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控制通脹成為其中重要目標。
2010—2012年上半年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是:
①貨幣超發。
②重要農產品和關鍵生產或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漲。
③成本推進。
④共同理性預期形成的放大通貨膨脹效應。
【例9·多選題】2010--2012年上半年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有( )。
A.貨幣超發
B.成本推進
C.供需失衡
D.共同理性預期形成的放大通貨膨脹效應
E.重要農產品和關鍵生產或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漲
【答案】ABDE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通貨膨脹。2010一2012年上半年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包括選項ABDE的內容,選項C是2007--2008年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