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態理論
(一)股價移動規律和兩種形態類型
1.股價移動的規律
股價的移動取決于多空雙方力量的大小。
持續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在打破平衡………
2.價格移動的兩種形態類型
包括:持續整理形態、反轉突破形態
前者保持平衡,后者打破平衡。
(二)反轉突破形態(趨勢方向的反轉)
反轉變化形態主要有頭肩形態、多重頂(底)形態、圓弧頂(底)形態、喇叭形以及V 形反轉形態等多種形態。
1.頭肩形態
頭肩形態是實際股價形態中出現最多的一種形態,也是最著名和最可靠的反轉突破形態。它一般可分為頭肩頂、頭肩底以及復合頭肩形態三種類型。
(1)頭肩頂形態(可靠的沽出時機)
頭肩頂形態的形成過程大體如下:
①股價長期上升后,成交量大增,獲利回吐壓力亦增加,導致股價回落,成交量較大幅度下降,左肩形成。
②股價回升,突破左肩之頂點,成交量亦可能因充分換手而創紀錄,但價位過高使持股者產生恐慌心理,競相拋售,股價回跌到前一低點水準附近,頭部完成。
③股價第三次上升,但前段的巨額成交量將不再重現,漲勢亦不再兇猛,價位到達頭部頂點之前即告回落,形成右肩。這一次下跌時,股價急速穿過頸線,再回升時,股價也僅能達到頸線附近,然后成為下跌趨勢,頭肩頂形態宣告完成。頸線、形態高度這一形態具有如下特征:(1)一般來說,左肩與右肩高點大致相等,有時右肩較左肩低,即頸線向下傾斜;(2)就成交量而言,左肩最大,頭部次之,而右肩成交量最小,即呈梯狀遞減;(3)突破頸線不一定需要大成交量配合,但日后繼續下跌時,成交量會放大。
當頸線被突破,反轉確認以后,大勢將下跌。下跌的深度,可以借助頭肩頂形態的測算功能進行。
從突破點算起,股價將至少要跌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
(2)頭肩底形態(買進時機)
(3)復合頭肩形態
2.雙重頂和雙重底形態
雙重頂和雙重底就是M 頭和W 底,這種形態在實際中出現得也非常頻繁。
突破頸線就是突破軌道線、突破支撐線,所以也有突破被認可的問題。
雙重頂反轉突破形態一旦得到確認,同樣具有測算功能,即:從突破點算起,股價將至少要跌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
需要注意的是,雙重底的頸線突破時,必須有大成交量的配合,否則即可能為無效突破。
雙重頂反轉形態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雙重頂的兩個高點不一定在同一水平,兩者相關少于3%就不會影響形態的分析意義;(2)向下突破頸線時不一定有大成交量伴隨,但日后繼續下跌時成交量會擴大;(3)雙重頂形態完成后的最小跌幅度量度方法是由頸線開始,至少會下跌從雙頭最高點到頸線之間的差價距離。
3.三重頂(底)形態
比起頭肩形態來說,三重頂(底)形態更容易演變成持續形態,而不是反轉形態。
4.圓弧形態(成交量是兩頭多,中間少)
圓弧形態在實際中出現的機會較少,但是一旦出現則是絕好的機會,它的反轉深度和高度是不可測的。
圓弧形態具有如下特征:(1)形態完成、股價反轉后,行情多屬暴發性,漲跌急速,持續時間也不長,一般是一口氣走完,中間極少出現回檔或反彈。因此,形態確信后應立即順勢而為,以免踏空、套牢。(2)在圓弧頂或圓弧底形態的形成過程中,成交量的變化都是兩頭多,中間少。越靠近頂或底成交量越少,到達頂或底時成交量達到最少。在突破后的一段,都有相當大的成交量。(3)圓弧形態形成所花的時間越長,今后反轉的力度就越強,越值得人們去相信這個圓弧形。一般來說,應該與一個頭肩形態形成的時間相當。
5.喇叭形(缺乏理性的市場)
喇叭形態具有如下特征:(1)喇叭形一般是一個下跌形態,暗示升勢將到盡頭,只有在少數情況下股價在高成交量配合下向上突破時,才會改變其分析意義;(2)在成交量方面,整個喇叭形態形成期間都會保持不規則的大成交量,否則難以構成該形態; (3)喇叭形走勢的跌幅是不可量度的,一般說來,跌幅都會很大;(4)喇叭形源于投資者的非理性,因而在投資意愿不強、氣氛低沉的市道中,不可能形成該形態。
6.V 形反轉(失控)
V 形走勢是一種很難預測的反轉形態,它往往出現在市場劇烈的波動之中。
(三)持續整理形態
包括:三角形、矩形、楔形和旗形。
1.三角形態
分類:對稱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
根據經驗,突破的位置一般應在三角形的橫向寬度的1/2~3/4 的某個位置。三角形的橫向寬度指三角形的頂點到底的高度。
2.矩形(可進行短線操作)
矩形又叫箱形,也是一種典型的整理形態,股票價格在兩條橫著的水平直線之間上下波動,作橫向延伸運動。
當矩形突破后,其漲跌幅度通常等于矩形本身寬度,這是矩陣形態的測算功能。
3.旗形和楔形
這兩個形態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們都有明確的形態方向,如向上或向下,并且形態方向與原有的趨勢方向相反。
(1)旗形
旗形大多發生在市場極度活躍、股價運動近乎直線上升或下降的情況下。在市場急速而又大幅的波動中,股價經過一連串緊密的短期波動后,形成一個稍微與原來趨勢呈相反方向傾斜的長方形,這就是旗形走勢。
旗形也有測算功能。旗形的形態高度是平行四邊形左右兩條邊的長度。旗形被突破后,股價將至少要走到形態高度的距離,大多數情況是走到旗桿高度的距離。
應用旗形時,有幾點要注意:
①旗形出現之前,一般應有一個旗桿,這是由于價格的直線運動形成的。
②旗形持續的時間不能太長,時間一長,保持原來趨勢的能力將下降。經驗告訴我們,持續時間應該短于3 周。
③旗形形成之前和被突破之后,成交量都很大。在旗形的形成過程中,成交量從左向右逐漸減少。
(2)楔形
如果將旗形中上傾或下傾的平等四邊形變成上傾或下傾的三角形,就會得到楔形。
楔形可分為上升楔形和下降楔形兩種。
上升楔形是指股價經過一次下跌后產生強烈技術性反彈,價格升至一定水平后又掉頭下落,但回落點比前次高,然后又上升至新高點,再回落,在總體上形成一浪高于一浪的勢頭。如果把短期高點相連,形成一向上傾斜直線,且兩者呈收斂之勢。
在楔形形成過程中,成交量漸次減少;在楔形形成之前和突破之后,成交量一般都很大。
與旗形的另一個不同是,楔形形成所花費的時間較長,一般需要2 周以上的時間方可完成。
(四)缺口
缺口,通常又稱為跳空,是指證券價格在快速大幅波動中沒有留下任何交易的一段真空區域。
缺口的寬度表明這種運動的強弱。一般來說,缺口愈寬,運動的動力愈大;反之,則愈小。不論向何種方向運動所形成的缺口,都將成為日后較強的支撐或阻力區域,不過這種支撐或阻力效能依不同形態的缺口而定。
缺口劃分為四種: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消耗性缺口。
1.普通缺口
經常出現在股價整理形態中,特別是出現在矩形或對稱三角形等整理形態中。
普通缺口的特征:3 日內回補,成交量小,很少有主動的參與者。
普通缺口的這種短期內必補的特征,給投資者短線操作帶來了一個機會。
2.突破缺口
是證券價格向某一方向急速運動,跳出原有形態所形成的缺口。
突破缺口形態確認以后,無論價位(指數)的升跌情況如何,投資者都必須立即作出買入或賣出的指令,即向上突破缺口被確認立即買入:向下突破缺口被確認立即賣出, 因為突破缺口一旦形成,行情走勢必將向突破方向縱深發展。
3.持續性缺口
是在證券價格向某一方向有效突破之后,由于急速運動而在途中出現的缺口,它是一個趨勢的持續信號。
持續性缺口一般不會在短期內被封閉。
4.消耗性缺口
一般發生在行情趨勢的末端,表明股價變動的結束。
消耗性缺口容易與持續性缺口混淆,它們的最大區別是:消耗性缺口出現在行情趨勢的末端,而且伴隨著大的成交量。
(五)應用形態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1.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態會有不同的解釋;
2.進行實際操作時,要求形態完全明朗才能行動。
總結:
四、波浪理論(重點)
(一)波浪理論的形成歷史及其基本思想
1.波浪理論的形成過程。
波浪理論的全稱是艾略特波浪理論。波浪理論以周期為基礎。
2.波浪理論的基本思想。
艾略特認為,由于證券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而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所以股價的上漲和下跌也應該遵循周期發展的規律。不過股價波動的周期規律比經濟發展的周期要復雜的多。
每個周期都是由上升(或下降)的5 個過程和下降(或上升)的3 個過程組成。
艾略特不僅找到了股價移動的規律,而且還找到了股價移動發生的時間和位置,這是波浪理論較之于道氏理論更為優越的地方。
艾略特波浪理論中所用到的數字2、3、5、8、13、21、34……都來自斐波那奇數列。這個數列式波浪理論的數學基礎。
(二)波浪理論的主要原理
1.波浪理論考慮的因素
波浪理論考慮的因素有三個方面:
(1)股價走勢所形成的形態;
(2)股價走勢圖中各個高點和低點所處的相對位置;
(3)完成某個形態所經歷的時間長短。
簡單地概括為:形態、比例和時間。
2.波浪理論價格走勢的基本形態結構
(三)波浪理論的應用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當前所處的位置。要認真準確地識別3 浪結構和5 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