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證券交易清算與交收
命題點一 清算與交收的概念(掌握)
1.定義
清算是指在每一營業日中每個結算參與人證券和資金的應收、應付數量或金額進行計算的處理過程。
交收是指根據清算的結果在事先約定的時間內履行合約的行為,也就是依據清算結果實現證券與價款的收付,從而結束整個交易過程。
2.聯系和區別
聯系:清算是交收的基礎和保證,交收是清算的后續與完成。清算結果正確才能確保交收順利進行;而只有通過交收,才能最終完成證券或資金收付,結束整個交易過程。
區別:清算是對應收、應付證券及價款的計算,其結果是確定應收、應付數量或金額,并不發生財產實際轉移;交收則是根據清算結果辦理證券和價款的收付,發生財產實際轉移。
命題點二 滾動交收和會計日交收
證券交易從結算的時間安排來看,可以分為滾動交收和會計日交收。
(1)滾動交收。要求某一交易日成交的所有交易有計劃地安排距成交日相同營業日天數的某一營業日進行交收。
(2)會計日交收。在一段時間內的所有交易集中在一個特定日期進行交收。
美國證券市場采取T+3,我國香港市場采取T+2。我國內地市場目前存在兩種滾動交收周期,即T+I(適用于我國內地市場的A股、基金、債券、回購交易等)、T+3(適用于B股)。
命題點三 清算與交收的原則(掌握)
(一)凈額清算原則
一般情況下,通過證券交易所達成的交易需采取凈額清算方式。凈額清算又稱差額清算,指在一個清算期中,對每個結算參與人價款的清算只計其各筆應收、應付款項相抵后的凈額,對證券的清算只計每一種證券應收、應付相抵后的凈額。
凈額清算又分為雙邊凈額清算和多邊凈額清算。
(1)雙邊凈額清算。將結算參與人相對于另一個交收對手方的證券和資金的應收、應付額加以軋抵,得出該結算參與人相對于另一個交收對手方的證券和資金的應收、應付凈額。
(2)多邊凈額清算。將結算參與人所有達成交易的應收、應付證券或資金予以充抵軋差,計算出該結算參與人相對于所有交收對手方累計的應收、應付證券或資金的凈額。將結算參與人對應的所有雙邊凈額清算結果加以累計,可以得出該結算參與人的多邊凈額結算結果。
目前,通過證券交易所達成的交易大多采取多邊凈額清算方式。凈額清算方式的主要優點是可以簡化操作手續,減少資金在交收環節的占用。
(二)共同對手方制度
共同對手方是指在結算過程中,同時作為所有買方和賣方的交收對手并保證交收順利完成的主體,一般由結算機構充當。如果買賣中的一方不能按約定條件履約交收,結算機構也要依照結算規則向守約一方先行墊付其應收的證券或資金。
共同對手方的引入,使得交易雙方無須擔心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有利于增強投資信心和活躍市場交易。對于我國證券交易所市場實行多邊凈額清算的證券交易,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即中國結算公司)是承擔相應交易交收責任的所有結算參與人的共同對手方。
(三)貨銀對付原則
貨銀對付又稱款券兩訖或錢貨兩清。貨銀對付是指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與結算參與人在交收過程中,當且僅當資金交付時給付證券,證券交付時給付資金。通俗地說,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根據貨銀對付原則,一旦結算參與人未能履行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資金交收義務,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就可以暫不向其交付其買入的證券,反之亦然。貨銀對付通過實現資金和證券的同時劃轉,可以有效規避結算參與人交收違約帶來的風險,大大提高證券交易的安全性。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已經在權證、ETF等一些創新品種實行了貨銀對付制度,但A股、基金、債券等老品種的貨銀對付制度還在推行當中。
(四)分級結算原則
證券和資金結算實行分級結算原則。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負責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與結算參與人之間的集中清算交收。結算參與人負責辦理結算參與人與客戶之間的清算交收。但結算參與人與其客戶的證券劃付,應當委托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代為辦理。
實行分級結算原則主要是出于防范結算風險的考慮。
模擬試題: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五科試題沖刺專題
真題推薦:2001-2014年證券考試真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