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事故統計與報表制度
事故統計的基本任務
1、 對每起事故進行統計調查,弄清事故發生的情況和原因。
2、 對一定時間內、一定范圍內事故發生的情況進行測定。
3、 根據大量統計資料,借助數理統計手段,對一定時間內、一定范圍內事故發生的情況、趨勢以及事故參數的分布進行分析、歸納和推斷。
事故統計的步驟
事故統計工作一般分為3個步驟
1、 資料搜集
2、 資料整理
3、 綜合分析
事故統計指標體系
指標通常分為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絕對指標是指反映傷亡事故全面情況的絕對數值;相對指標是傷亡事故的兩個相聯系的絕對指標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關系。
我國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指標體系分為四大類:
1、 綜合類傷亡事故統計指標體系
2、 工礦企業類傷亡事故統計指標體系
3、 行業類統計指標體系
4、 地區安全評價類統計指標體系
億元國內生產總值(GDP)死亡率、10萬人死亡率等指標一般用于地區統計。
生產安全事故報表制度
基層報表的各項指標歸納起來分以下4個方面:
1、 事故發生單位情況。
2、 事故情況。
3、 事故概況。
4、 傷亡人員情況。
傷亡事故統計分析方法
經常用到的幾種事故統計方法如下:
1、 綜合分析法
2、 分組分析法
3、 算數平均法
4、 相對指標比較法
5、 統計圖表法
1) 趨勢圖,即折線圖
2) 柱狀圖
3) 餅圖
6、 排列圖也稱主次圖,是直方圖與折線圖的結合。
7、 控制圖又叫管理圖
傷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
1、 人身傷亡后所支出的費用
1) 醫療費用(含護理費用)
2) 喪葬及撫恤費用
3) 補助及救濟費用
4) 歇工工資
2、 善后處理費用
1) 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
2) 現場搶救費用
3) 清理現場費用
4) 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
3、 財產損失價值
1) 固定資產損失價值
2) 流動資產損失價值
傷亡事故間接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
1、 停產、減產損失價值。
2、 工作損失價值。
3、 資源損失價值。
4、 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
5、 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
6、 其他損失費用。
經濟損失的計算方法
E = Ed + Ei
公式中E—經濟損失,萬元;
Ed—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Ei—間接經濟損失,萬元。
死亡一名職工按6000個工作日計算。
經濟損失的評價指標
1、 千人經濟損失率Rs (%o) =E/S*lOOO
式中Rs——千人經濟損失率。
E——全年內經濟損失,損萬元。
S——企業平均職工人數,人。
2、 百萬元產值經濟損失率 Rv(%) =E/V*lOO
式中Rs——百萬元產值經濟損失率。
E——全年內經濟損失,萬元。
V——企業總產值,萬元。
報名熱線:4000-800-233。熱線開通中,歡迎大家隨時撥打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