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流動性風險管理【在線章節測試】
第二節 流動性風險評估
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一方面為了實現更高收益,通常會持有期限較長、收益率較高的金融資產;另一方面由于負債的不穩定性,不得不持有足夠的流動資產以滿足日常經營和支付/結算的需求。因此,采用多種有效方法準確評估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狀況、負債的穩定性狀況,以及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狀況,有助于深入理解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狀況,并采取恰當的風險控制措施。
一、流動性比率/指標法
(1)同類金融機構之間橫向比較各項流動性比率/指標。商業銀行可以首先選取行業中具備良好流動性狀況的同類金融機構并計算其各項資產、負債及錯配期限的比率/指標,然后計算商業銀行自身所對應的各項比率/指標,最后將自身指標與行業良好標準進行橫向比較,并據此對自身的流動性風險水平作出客觀評價。
(2)商業銀行內部縱向比較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項流動性比率/指標。為保持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持續性和一致性,商業銀行應當定期對自身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項資產、負債及錯配期限的比率/指標進行比較,以正確認識流動性風險狀況的發展和變化趨勢,同時也有助于理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以及風險偏好的變化情況。
表6-2流動性風險評估常用的比率/指標
比率/指標公式 |
比率/指標內涵 |
現金頭寸指標=(現金頭寸+應收存款)/總資產 |
該指標越高意味著商業銀行滿足即時現金需要的能力越強 |
核心存款指標=核心存款/總資產 |
對同類商業銀行而言,比率高的商業銀行流動性也相對較好 |
貸款總額與總資產的比率=貸款總額/總資產 |
比率較高暗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能力較差,而比率較低則反映商業銀行具有較大的貸款增長潛力。盡管資產證券化已使得商業銀行貸款的流動增強,但傳統觀念仍然認為貸款是商業銀行的盈利資產中流動性最差的資產。一般來說,該比率隨商業銀行規模的增加而增加,大銀行的比率高于中小銀行。但是,由于該比率忽略了其他資產,特別是流動資產,因此該指標無法準確地衡量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
貸款總額與核心存款的比率=貸款總額/核心存款 |
比率越小則表明商業銀行存儲的流動性越高,流動性風險也相對越小 |
流動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流動資產/總資產 |
比率越高則表明商業銀行存儲的流動性越高,應付流動性需求的能力也就越強。通常,商業銀行的規模越大則該比率越小,因為大銀行不需要存儲太多的流動性 |
易變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易變負債/總資產 |
該比率衡量商業銀行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易變負債獲得所需資金。易變負債是指那些受利率等經濟因素影響較大的資金來源,當市場發生對商業銀行不利的變動時,這部分資金來源容易流失。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該比率越大則商業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風險越高 |
大額負債依賴度=(大額負債-短期投資)/(盈利資產-短期投資) |
對大型商業銀行來說,該比率為50%很正常,但對主動負債比例較低的大部分中小商業銀行來說,大額負債依賴度通常為負值。因此,大額負債依賴度僅適合用來衡量大型特別是國際活躍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
監管的主要指標(見書)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余額/流動性負債余額*100%>25%
●人民幣超額準備金率=(在人行超額準備金存款 庫存現金)/人民幣各項存款期末余額*100%
外幣超額備付金率=(在中國人民銀行超額外匯準備金存款 存入同業外匯款項 外匯現金)/外幣各項存款期末余額×100%
●核心負債比率=核心負債期末余額/總負債期末余額*100%>60%
●流動性缺口率=(流動性缺口 未使用不可撤銷承諾)/到期流動性資產*100%>-10%
輔助指標
●經調整資產流動性比例=調整后流動性資產余額/調整后流動性負債余額
經調整后流動性資產余額=流動性資產總和-1個月內到期的應收利息及其他應收款×5%-在國內外二級市場上可隨時變現的債券投資(不包括1個月內到期的債券投資)×5%-其他1個月內到期的可變現資產(剔除其中的不良資產)×5%;
經調整后流動性負債余額=流動性負債總和-1個月內到期用于質押的存款金額
●存貸比=各項貸款余額/各項存款余額*100%
●最大十戶存款比例=最大十戶存款總額/各項存款
流動性比率/指標法的優點是簡單實用,有助于理解商業銀行當前和過去的流動性狀況;缺點是其屬于靜態評估,無法對未來特定時段內的流動性狀況進行評估和預測。此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商業銀行的歷史沿革、規模大小、管理能力、業務專長,以及獲得流動性的途徑和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簡單地根據一項或幾項比率/指標就對不同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況和變化趨勢作出比較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