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某公司購入另一公司的股票進行長期投資,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有關資料如下:(1)2006年1月2日,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購入另一公司股票200萬股,支付相關稅費20萬元,占被投資企業股份的10%。(2)2006年2月20日,被投資企業宣布分配2005年股利,每股分配現金股利0.2元。(3)企業于2006年3月15日收到現金股利。(4)2006年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800萬元。(5)2007年1月10日被投資公司宣布分配2006年股利,每股分配現金股利0.2元。(6)2007年1月25日收到現金股利。要求:做出該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1)借:長期股權投資 [200*10+20] 2020
貸:銀行存款 2020
(2)借:應收股利 [200*0.2] 40
貸:長期股權投資 40
(3)借:銀行存款 40
貸:應收股利 40
(4)成本法被投資企業實現利潤不做會計處理
(5)借:應收股利 [200*0.2] 40
貸:投資收益 40
(6)借:銀行存款 40
貸:應收股利 40
解析: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和權益法相比簡單一些,我們要重點掌握這么幾個內容:
投資時如果對方宣布了股利,那么這一部分股利不能做為投資成本處理。
投資期間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包括實現利潤)投資企業不進行會計處理。
投資企業如果宣布發放投資以前的股利,收到時要沖減投資成本,不能確認為投資收益。
5、某企業有關資料如下:(1)該公司于2007年末開始計提壞賬準備,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為627萬元,經過減值測試,公司決定按5%計提壞賬準備。(2)2008年3月經過核實,應收甲公司5775元和乙公司4125元的兩筆貨款已無法收回,轉為壞賬損失。(3)2008年7月,該公司收到于3月份已轉為壞賬損失的甲公司賬款5775元。(4)至2008年12月31日,該公司應收賬款共計998萬元,經過減值測試,公司決定仍按5%計提壞賬準備。要求:做出以上業務的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1)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壞賬準備 [6270000*5%] 313500
貸:壞賬準備 313500
(2)借:壞賬準備 9900
貸:應收賬款---甲公司 5775
---乙公司 4125
(3)借:應收賬款--甲公司 5775
貸:壞賬準備 5775
(4)應該計提壞賬準備9980000*5%-(313500-9900+5775)=189625(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壞賬準備 189625
貨:壞賬準備 189625
解析:今年教材在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科目上做了變化,要注意掌握。另外注意確認壞賬損失后又收回的必須增加壞賬準備而不能直接進行處理。
6、某商場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采用售價金額核算法進行核算。該商場2006年2月份期初庫存日用百貨的進價成本30萬元,售價40萬元,本期購入日用百貨的進價成本270萬元,售價360萬元,本期銷售收入340萬元。試計算該商場2月份的:(1)商品的進銷差價率。(2)已銷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3)期末庫存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
正確答案:
(1)商品的進銷差價率=[(40-30)+(360-270)]/(40+360)=25%
(2)已銷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340*(1-25%)=255(萬元)
(3)期末庫存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30+270-255=45(萬元)
解析:見第7題
7、某商場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采用毛利率法進行核算。該商場2006年2月份期初庫存日用百貨的進價成本30萬元,售價40萬元,本期購入日用百貨的進價成本270萬元,本期銷售收入340萬元(含銷售折讓10萬元)。試計算該商場2月份的:(1)商品的銷售毛利率。(2)已銷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3)期末庫存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
正確答案:
(1)商品的銷售毛利率=(40-30)/40=25%
(2)已銷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340-10)*(1-25%)=247.5(萬元)
(3)期末庫存日用百貨的實際成本=30+270-247.5=52.5(萬元)
解析:我們用6和7兩個相同的題目給同學們分別列示了一下售價金額核算法和毛利率法的會計處理,目的是為了同學們能夠對這兩種方法進行對比,這樣更能深刻地理解這兩種方法進行的處理方法。這兩個內容不是很難,同學們對比一下就可以了。
五、綜合題
1、某一公司從市場上購入債券進行短期投資,有關情況如下:(1)2007年1月1日購入某公司債券,共支付價款1000萬元(含債券應該發放的2006年利息),支付交易費用15萬元。已知該債券面值為800萬元,于2006年1月1日發行,票面利率為5%,按年支付利息。(2)該公司于2007年1月15日收到該債券2006年的利息。(3)2007年6月30日,該債券的公允價值為900萬元。(4)2007年12月31日,該債券的公允價值為1200萬元。(5)2008年1月10日,收到該債券2007年利息。(6)2008年3月15日,該公司將該債券以1100萬元價格售出,款項已存入銀行。要求:編制該公司上述經濟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以萬元為單位)。
正確答案:
(1)2007年1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0-800*5%] 960
應收利息 [800*5%] 40
投資收益 15
貸:銀行存款 1015
(2)2007年1月15日:
借:銀行存款 40
貸:應收利息 40
(3)2007年6月30日: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6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960-900] 60
(4)2007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200-900] 300
貸:公允性價值變動損益 300
借:應收利息 [800*5%] 40
貸:投資收益 40
(5)2008年1月8日:
借:銀行存款 40
貸:應收利息 40
(6)借:銀行存款 1100
投資收益 1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960
--公允價值變動 24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40
貸:投資收益 240
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今年變化最大的內容,無論從會計科目還是對于期末價值的處理都發生發變化,可以說這是今年必考的內容,尤其是新的會計科目即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明細科目、公允性價值變動,都是以前的會計科目沒有的,有時不好理解,同學們一定要熟練掌握。
2、某公司購置了一套需要安裝的生產線。與該生產線有關的業務如下:(1)2007年9月30日,為購建該生產線向建設銀行專門借入資金500000元,并存入銀行。該借款期限為2年,年利率9.6%,到期一次還付息,不計復利。(2)×1年9月30日,用上述借款購入待安裝的生產線。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買價為400000元,增值稅額為68000元。另支付保險費有其他雜項費用32000元。該待安裝生產線交付本公司安裝部門安裝。(3)安裝生產線時,領用本公司產品一批。該批產品實際成本為40000元,稅務部門核定的計稅價格為80000元,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4)安裝工程人員應計工資18000元,用銀行存款支付其他安裝費用16400元。(5)2007年12月31日,安裝工程結束,并隨即投入使用。該生產線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率為5%)。(6)2008年12月31日有確鑿證據證明該生產線的可回收金額為300000,因此公司決定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7)至2009年12月31日,有確鑿證據表明該生產線的可回收金額上升為350000元。假定固定資產按年計提折舊,借款利息每年年末一次計息。要求:(1)編制甲公司2007年度借款、購建生產線及年末計提利息的會計分錄。(2)編制甲公司2008年度計提折舊和利息及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3)編制甲公司2009年度計提折舊會計分錄,說明對固定資產價值恢復如何處理。
正確答案:
(1)2007年度借款、購建生產線及年末計提利息的會計分錄:
①借:銀行存款 500000
貸:長期借款 500000
②借:在建工程 500000(400000+68000+32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0
③借:在建工程 12000(500000×9.6%×3/12)
貸:應付利息 12000
④借:在建工程 53600
貸:庫存商品 4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0(80000×17%)
⑤借:在建工程 344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18000
銀行存款 16400
⑥借:固定資產 600000
貸:在建工程 600000
(2)2008年度計提折舊和利息的會計分錄:
①2008年度計提折舊=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600000×2/5=240000(元)(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借:制造費用 240000
貸:累計折舊 240000
②2008年度計提利息=500000×9.6%=48000(元)
借:財務費用 48000
貸:應付利息 48000
③2008年度計提減值準備=(600000-240000)-300000=6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60000
貸:固定資產減減值準備 60000
(3)2009年計提折舊=300000*2/5=120000(元)
借:制造費用 120000
貸:累計折舊 120000
新的會計準則規定,對于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所以在2009年末,對于該固定資產價值得到恢復的情況,不進行轉回處理。
解析: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和折舊方法是歷年考試的重點,尤其是加速折舊法,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同學們一定要好好理解并進行掌握。另外,對于固定資產減值,新的會計準則做了修改,也就是提取減值準備以后價值又得到恢復的,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也不能再轉回。這一點同學們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