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填土下沉的原因有哪些?
(1)回填土選用的土料含水率大。
(2)如選用的土料為粘土時因含水率過大,夯擊時變成“橡皮土”,在這種基土上作混凝土墊層,易產生開裂。
(3)回填土未作分層夯(壓)實,或夯實密實度不符合規定,導致下沉量過大,而造成回填土下沉。
(4)基底存在橡皮土,未做處理。
2、回填土下沉有哪些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回填土選用的土料和含水率。
(2)填方必須分層鋪土和壓實;鋪土厚度及壓實遍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
(3)嚴禁在含水率過大的腐殖土、亞粘土、泥炭土、淤泥等原狀土上填方。
(4)填方前應對基底的橡皮土進行處理,處理方法可采用:
①翻曬、晾干后進行夯實;
②換土。將橡皮土挖除,換上 干性土,或回填級配砂石;
③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磚等吸水性強的材料摻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減少土的含水率。
3、砂漿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1)水泥質量不合格。
(2)砂的含泥量大。
(3)砂漿配合比計量不準確。
(4)加料順序顛倒,砂漿攪拌不均勻。
(5)人工拌合。
(6)水灰比控制不好,和易性差。
(7)砂漿保水性差。
(8)砂漿品種與設計不相符,或摻外加劑后無相應措施。
上述原因將釀成砌筑砂漿強度低,滿足不了設計的砌體強度,導致磚砌體的水平裂縫、豎向裂縫和斜向裂縫。
4、水平或豎向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1)砌筑砂漿的和易性差,直接影響砌體灰縫的密實和飽滿度。
(2)干磚上墻和砌筑操作方法錯誤,不按“三一”砌磚法砌筑。
(3)水平灰縫縮口太大。
綜合上述將降低砌體的抗壓強度和抗剪能力。
5、水平或豎向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合格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改善砂漿和易性,如果砂漿出現泌水現象,應及時調整砂漿的稠度,確保灰縫的砂漿飽滿度和提高砌體的粘結強度。
(2)砌筑用燒結普通磚必須提前1天-2天澆水濕潤,含水率宜在10%~15%,嚴防干磚上墻使砌筑砂漿早期脫水而降低強度。
(3)砌筑時要采用“三一”砌磚法(即一塊磚、一鏟灰、一揉擠)或“二三八一”砌磚法等。嚴禁鋪長灰而使底灰產生空穴和擺磚砌筑,造成砂漿不飽滿。
(4)砌筑過程中要求鋪滿口灰,然后進行刮縫。
6、砌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差的原因有哪些?
(1)外墻轉角處樓梯間和縱(橫)墻交接處,留置直槎。
(2)承重墻的最上一皮磚、梁和梁墊下面、磚砌臺階的水平面上以及磚砌體的挑出層中(挑檐、腰線等),采用順磚,當上部承受荷載作用后砌體易被拉開,使砌體失去穩定性。
(3)填充墻的頂部和梁、板的下面,擺砌平磚,造成墻與梁和墻與板為活節點,因為這種砌法打灰不能密實,導致填充墻穩定性和整體性差。
(4)拉結筋設置的不準確,位置不對,長度、數量、彎鉤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規范規定。
7、砌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差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磚砌體外墻轉角、縱(橫)墻交接處和樓梯間的墻體應同時砌筑,若不能同時砌筑,在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2)承重墻的最上一皮磚、梁和梁墊下面的磚、臺階的水平面上、磚砌體中挑出層(挑檐、腰線)等部位,均應用丁磚砌筑,以便受力后能保證砌體的穩定性。
(3)磚砌隔斷墻和填充墻的頂部均應采用斜砌方式砌筑,并應擠緊打嚴頂部砂漿,砂漿應飽滿密實。
(4)按規定要求設置隔斷墻和填充墻拉結筋。
8、墻體滲水的原因有哪些?
(1)砌體的砌筑砂漿不飽滿、灰縫空縫,出現毛細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內裝飾面的材質質地松散,易將毛細孔中的水分散發;外墻飾面抹灰厚度不均勻,導致收水快慢水均,抹灰易發生襲縫和脫殼,分格條底灰不密實有砂眼,造成墻身滲水。
(2)門窗口與墻連接密封不嚴,窗口天盤未設鷹嘴和滴水線,室外窗臺板高于室內臺板。室外窗臺板未作順水坡,而導致倒水現象。
(3)后塞口窗框與墻體之間沒有認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護帶沒撕凈,導致滲水。
(4)腳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當。
9、墻體滲水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組砌方法要正確,砂漿符合設計要求,堅持“三一”砌磚法。
(2)對組砌中形成的空頭縫應在裝飾抹灰前將空頭縫采用勾縫方法修整。
(3)飾面層應分層抹灰,分格條應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壓灰要密實,嚴防有砂眼和龜裂。
(4)門窗口與墻體的縫隙,應采用加有麻刀的砂漿自下而上塞灰壓緊;勾灰縫時要壓實,防止有砂眼和毛細孔而導致虹吸作用。若為鋁合金和塑料窗應填塞保溫材料,縫隙封堵防水密封膠。
(5)門窗口的天盤應設置鷹嘴或滴水線;室外窗臺板必須低于室內窗臺板并應做成坡度利于順水。
(6)腳手眼及其他孔洞,應用原設計的砌體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填密實。
10、箍筋分布不當和彎鉤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1)不按規定設置箍筋。
(2)有抗震要求的鋼筋混凝土箍筋不進行加密,影響鋼筋混凝土結構桿件的抗剪性能,滿足不了住宅工程的抗震需要。
(3)對有抗震要求的住宅工程或者受扭結構桿件的箍筋彎鉤制作角度不是135°角和平直長度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達不到抗震要求的規定。
11、鋼筋保護層墊塊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1)構造柱鋼筋組裝不設置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在澆筑混凝土或受施工荷載沖擊時,會導致構造柱鋼筋位移。
(2)混凝土圈梁、框架梁板柱和剪力墻的主筋上沒有按規定設置混凝土保護層墊塊,或墊塊組裝的不牢固,由于墊塊產生位移,導致混凝土結構桿件露主筋,或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小于規定。
(3)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制作強度偏低,墊后壓碎,墊塊制作厚度不符合規定要求。
(4)個別工程施工不制作墊塊而隨意用小石子代替。
12、混凝土強度等級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1)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質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規定。
(2)拌制混凝土時沒有法定檢測單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報告,或操作中配合比有誤。
(3)拌制混凝土時投料不按重量計量。
(4)混凝土運輸、澆筑、養護不符合規范要求。
13、構件斷面、軸線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1)沒有按施工圖進行施工放線;
(2)模板的強度和剛度不足,穩定性差,使模具產生變形和失穩,導致混凝土構件變形。
14、構件斷面、軸線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施工前必須按施工圖放線,確保構件斷面幾何尺寸和軸線定位線準確無誤。
(2)模板及其支架應做好施工設計,必須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確保模具加荷載后不變形、不失穩、不跑模。
(3)在澆搗混凝土前后均應堅持自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5、出現蜂窩、孔洞的原因有哪些?
(1)模板表面不光滑,粘有干硬的水泥漿塊等雜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沒有充分濕潤。
(3)鋼模脫模劑涂刷不均勻。
(4)模具拼縫不嚴,澆筑的混凝土跑漿。
(5)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細骨料級配不當,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失控,水灰比過大,造成混凝土離析。
(6)振搗不當。
(7)澆筑高度超過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