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置換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后逐個替換,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一、計算步驟與原則
(1)每次只替換一個因素,其他兩個因素保持不變;
(2)相鄰的兩個成本值計算差額
(3)替換順序:數量→價格→比率
二、計算過程
三、計算應用
【例題】商品混凝土目標成本為443040元,實際成本為473697元,比目標成本增加30657元,資料見下表。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對比表
【解析】因素分析法計算過程如下:
可知,產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2152元,單價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3104元,而損耗率下降使成本減少了4599元。
注意:做完后,要核對一下,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22152+13104-4599=30657元,應與已知條件中的實際成本和目標成本的總差額相等。
四、練習題
某工程材料中鋼筋的目標消耗量100t,單價4000元,損耗率5%。實際消耗量110t,單價4200元,損耗率3%。運用因素分析法,計算單價提高使成本增加了多少?
>>>【答案將在下一期“計算考點十”中附上】
>>>歡迎在評論區中留在您的答案,一起探討交流~
上一期答案:“計算考點八:贏得值法”
【答案】B
【解析】本題的難度在于沒有給出英文字母的涵義。
進度偏差SV=贏得值-計劃值=BCWP-BCWS=980-120=160(萬元),所以正確選項為 B。
因素分析法的計算在關宇老師和趙春曉老師的精講課程中都有詳細解析。這部分考點相對簡單,即便是零基礎的考生也能在十幾分鐘的時間內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