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一)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某二級公路E3標段(K15+000~K25+000)路基工程施工。由于該標段工程量集中,工期緊張,項目部對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尤其重視,要求項目總工對質量控制負總責,對技術文件、報告、報表進行全面深入的審核與分析,并采取測量、試驗、分析、監督等各種方法對現場質量進行檢查控制。該標段作為一個單位工程,劃分了分部、分項工程,依據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對分項工程進行評分,項目部按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來評定工程質量。
項目部還根據不同管理層次和職能對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各環節設置了質量控制關鍵點,以便進行重點監控。
項目部在抓質量的同時,也注重安全生產。在K23+200~K24+100路段擬采用大型綜合爆破進行石方路基施工。項目部編制了爆破設計書,并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成立了現場指揮機構并組織人員實施,在危險邊界設置了明顯標志,撤離了警戒區內的人員、牲畜,并在警戒區四周安排警戒人員,最后成功完成了大型綜合爆破。石方路基施工完成后,項目部實測了壓實度、縱斷高程、中線偏位、寬度、橫坡、邊坡平順度,各項指標均滿足相應標準和要求。
問題:
1.指出背景中項目部的兩處錯誤做法,給出正確做法。
2.根據質量控制關鍵點的設置原則,除背景提及的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各環節”設置質量控制關鍵點處,還應在哪些情況下設置?
3.項目部在K23+200~K24+100段施工時,是否符合爆破安全規程的相關要求?說明理由。
4.補充石方路基實測項目。
52、(二)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一段長66.8km,寬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務,該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區。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所需混凝土需由現場制備,并采用軌道式攤鋪機施工。該工程合同約定工期為85d,經計算,攤鋪機總工作量為320臺班。項目部將整個標段劃分為兩個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區段,每段安排一臺攤鋪機,按每天兩班組織平行施工。當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時,由于業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d,為趕工期,剩余攤鋪工作擬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備用一臺設備。
為實現全面成本管理,項目部將施工成本目標層層分解,定期對相關人員和部門進行考核。
當施工完成1200m長的路面時,針對影響路面質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彎拉強度、面板厚度、中線平面偏位、路面寬度、縱斷高程和路面橫坡6項指標,檢測了已完的l200m長的路段,得到這6項指標不合格的頻數(見表2)。通過分析,找到了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強了對這些因素的控制。
表2 影響路面質量的各因素統計計算表

問題:
1.按背景所述情況,在采用三班倒后,施工單位能否按時完成路面攤鋪任務?說明理由。(列出分析計算過程)
2.當采用三班倒施工時,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施工單位需進行外部協調工作的原因,并提出外部協調工作的內容。
3.項目部成本管理的做法體現了成本管理的哪條原則?該原則的核心是什么?
4.背景中對路面質量分析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并計算表2中

53、(三)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某山區二級公路4.5km的路基路面施工任務。合同段有一段長450m的兩車道隧道和一座長20m的簡支梁橋。隧道位于軟弱圍巖地段,橋梁采用重力式u型橋臺,整個合同段均為瀝青混凝土路面。
在隧道施工方案中有如下要求:
(1)在隧道施工期間,由專職安全員作為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隧道施工安全生產全面負責。
(2)隧道的鉆爆作業,必須由具有經過專業培訓且持有鉆孔操作合格證的專業人員作業。
(3)在隧道施工中,堅持“長進尺、強爆破、早噴錨、勤量測”的原則。
(4)采用干式鑿巖機鑿巖。
橋臺基礎采用明挖基礎,開挖深度為2.5m,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土質為黏性土,為了方便開挖出的土方回填原處,施工隊在開挖后的基坑南邊距坑頂邊緣lm內堆土(堆土高度lm),在北邊基坑頂邊緣1~3m范圍內堆土(堆土高度2m)。由于天氣炎熱,為防止太陽輻射,施工人員應戴草帽在坑內作業。
為了滿足施工需要,招聘了一批工人。在進行體檢時,發現:2人患有輕度脂肪肝、2人患有皮膚病、3人患有乙肝、l人患有心臟病、1人患有高血壓。
問題:
1.指出隧道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錯誤,并予以改正。
2.背景中的橋梁基礎施工宜采用哪種排水方法排除基坑內的積水?說明理由。
3.指出并改正基坑施工過程中施工隊的錯誤做法。背景中的橋臺基礎開挖是否屬于高處作業?說明理由。
4.在招聘的工人中,患哪些病的人不宜從事瀝青作業?患哪些病的人不得從事高處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