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引入
小王是一個孝子,其母身患多種疾病,癱瘓在床近20年。在深受病痛折磨的老母親的反復要求下,小王外出購買了一瓶農藥。
買回農藥后,小王又遵從母親的意愿將農藥擰開,其母接過農藥后喝了幾口,幾分鐘后毒發身亡。
其母死亡后,小王前往當地派出所報告,稱其母為自然死亡。后來經過公安機關的調查,發現其母親死于農藥中毒。
那么,小王是否觸犯了故意殺人罪呢?
今天,我們來聊聊刑法上的重要知識點——被害人承諾。
二、知識精講
被害人承諾,又稱被害人同意,是指法益主體對他人侵害自己可以支配的法益的行為所表示的允許。
經被害人承諾的行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時,才能排除行為的犯罪性質:
1.承諾權限 | 被害人對被侵害的法益具有處分權限。例如,甲跟乙說“那個花瓶不是我的,但你可以把它砸爛”,乙如果毀壞該花瓶就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
2.承諾能力 | 被害人對承諾事項的意義、范圍有理解能力,幼兒、精神病患者的承諾無效。例如,甲哄騙小孩乙將壓歲錢交給自己,乙便交給了甲,甲仍構成盜竊罪,而非詐騙罪。 |
3.承諾意思 | 被害人的承諾必須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诒或_、被迫所作出的承諾以及戲言性承諾無效。例如,甲欺騙乙捐出一個腎移植給乙的女兒,而實際上移植給了丙,甲構成故意傷害罪。 |
4.承諾時間 | 被害人的承諾必須是現實的,要在結果發生前作出,事后承諾不影響行為成立犯罪。 |
5.承諾范圍 | 被害人對承諾的法益具有一定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即使有被害人的承諾,行為人也構成犯罪。 |
所以,雖然小王購買農藥給其母服毒自殺的行為事先經過了母親的允許,但其母對自己的生命無權承諾放棄,所以小王仍然成立故意殺人罪。
三、真題演練
關于被害人承諾,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兒童趙某生活在貧困家庭,甲征得趙某父母的同意,將趙某賣至富貴人家。甲的行為得到了趙某父母的有效承諾,并有利于兒童的成長,故不構成拐賣兒童罪
B.在錢某家發生火災之際,乙獨自闖入錢某的住宅搬出貴重物品。由于乙的行為事后并未得到錢某的認可,故應當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
C.孫某為戒掉網癮,讓其妻子丙將其反鎖在沒有電腦的房間一星期。孫某對放棄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諾是無效的,丙的行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
D.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個小手指,而丁卻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丁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罪
無論世界怎樣喧囂,只希望你可以不被打擾。我們為你準備了免費題庫,靜下來,再堅持一會兒,成功的花兒很快就要綻放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