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要求:應試人員需對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
案例一
張先生,66歲,獨居,患肛瘺。可獨立生活,病發時,臥床不起。有固定足額的退休金。有四個兒女,都在國外工作,很少回來探望他。曾經想找個伴,擔心影響與子女的感情。年齡升高,記憶力下降,經常忘記關煤氣,差點引起火災。最近病情加重,生活無法自理。社區醫院束手無策;大醫院因老人年齡較大且心臟不太好,不能動手術。張先生常常感到孤立無援,焦慮不安。
問題:
1.在上述案例中,張先生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2.針對張先生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怎樣的介入策略?
參考答案:
1、張先生面臨著老年人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因受肛瘺困擾,病情加重,急需治療疾病,維護健康;
其次,因為老年人的心理常受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加上長期獨居,張先生感到無助、焦慮,急需情緒疏導。
再次,人到老年,更感孤獨寂寞,更加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張先生也不例外,他渴望再婚,卻又有顧慮。
第四,因為記憶力衰退引發了安全問題。
2、主要介入策略
第一,針對老人的疾病困擾,工作者應協調醫院和社區,制定醫療方案;
第二,與老人進行溝通,傾聽老人內心所想,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焦慮狀態;
第三,教給老人健康知識,鼓勵老人積極應對老年生活;
第三,聯系社區機構和志愿者,關心老人,建立社區支持網絡,并鼓勵老人參與社區活動;
第四,協助老人與子女溝通,解決顧慮,使老人達成再婚;
第五,通過相關訓練,幫助老人保持學習,以減緩記憶衰退。
通過以上方案,最終使老人能走出困境,安享晚年。
案例二:
案主方女士,42歲,小學文化程度,家有一子正讀高中,三年前夫婦雙雙下崗,家庭經濟負擔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整個家庭經濟收入只靠低保維持。方女士整日精打細算,節衣縮食,也僅能夠勉強糊口。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下,方女士失去了微笑,終日愁眉不展。她也嘗試著到人才市場去尋找工作,可是,她的年齡和學歷使她一次又一次的被用人單位拒絕。居委會為方女士介紹了家政、小區保潔等小時工,可她認為這些都是外地人干的活,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總要找一些稍微體面而且報酬較高的工作才行。方女士回絕了居委會的熱心,可是一下子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她只好一直呆在家中,三年來,貧困和失業使她越來越自卑,同時她也變得越來越絕望。
問題:
1.請用社會工作相關理論來分析方女士為什么會陷入如此境地?
2.針對方女士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哪些介入策略幫助她走出這個低谷?
答題要點:
1.下崗失業和貧困是方女士面臨的主要問題,根據“環境中的人”理論,她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主要原因在于:
(1)自身原因:
案主的問題表面看起來是因為個人愛面子,而不愿意從事一些被認為“不體面”的工作(如家政、保潔工等),實際上是因為個人無法適應社會變化,導致自身被邊緣化。
另外,由于方女士,人已屆中年,而且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低,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她不具備適應社會迅速發展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這也是她多次遭到用人單位拒絕的原因所在。
(2)社會原因:案主的主要問題是當今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產業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國企轉制,進而導致了大批工人下崗。然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案主依然停留于傳統的思維之中,從而無法適應現實社會。
2.針對案主的困境,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個案工作介入:
案主因為現實挫折已經影響到了案主的自我評價并進而影響到了案主的家庭。通過個案工作方法,案主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以接納的態度與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傾聽案主的心聲,緩解案主的因貧困和失業帶來的心理壓力,從社會工作的專業角度出發,使案主獲得同感、尊重,進而幫助案主認清自我,了解社會。基于優勢視角,幫助案主發掘自身潛能,發展自我,樹立起生活的信心,鼓勵案主正確面對自己的問題,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問題。
(2)小組工作介入:小組工作強調相互支持、共同分享、相互協作、共同成長的原則。開展“下崗失業人員互助”小組活動,鼓勵方女士參與進來,通過小組活動,使方女士獲得小組成員的共同支持,宣泄心理壓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分享成功的再就業經驗,使方女士轉變傳統觀念,更好的適應現實社會。小組活動的開展,也可以使方女士拓展人際網絡,獲取更多的資源。在小組活動中,也可以幫助方女士獲得更多的關于下崗職工的政策法規,使其更清晰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實,明確自己的出路和方向。通過小組活動,發展案主自身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其擺脫貧困的可能性。
(3)整合社區資源,提供相關的就業信息,以及開展相關的再就業培訓和相關的職業培訓,提高案主的知識技能,增強她的職業能力,使其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案例三: 小軒是本市重點高中直升班中的尖子生,數理化成績突出,為人彬彬有禮,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在一次數學競賽中,小軒結識了同一賽組的女生淑玲,兩人因共同的愛好走的很近,經常一起學習并產生了好感。在面臨高考的關鍵時刻,淑玲以學業繁重沒有時間為由,突然不再與小軒來往。為此,小軒的情緒波動很大,精神狀態很差,無心學習。家長和班主任都很擔心,情急之下,小軒的母親前來尋求社工小D的幫助。問題:
1.在上述案例中,小軒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針對小軒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怎樣的介入策略?
3、指出上述案例中的“四個基本系統”
答案要點:
1、服務對象小軒正處青春年少階段,在這一階段渴望與同齡人發展適當的人際關系。小軒和淑玲產生好感,而淑玲卻突然不再理會小軒,使得小軒心理狀況受到很大影響,消沉、厭學。
2、針對小軒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一下介入策略:
(1)服務對象因為人際交往受挫已經波及自身精神狀況并進而影響到學習。通過個案工作方法,與小軒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以接納的態度與小軒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傾聽他的心聲,緩解服務對象因人際交往受挫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從社會工作的專業角度出發,使案主獲得同感、尊重。進而對案主進行人際交往輔導,培養良好的交往動機和交往品質,并拓展其人際交往能力。
(2)與淑玲進行溝通,了解與小軒斷交的真正原因。開展人際交往輔導小組,小組工作強調相互支持、共同分享、相互協作、共同成長的原則。鼓勵小軒和淑玲,通過小組活動,分享正確的人際交往經驗,學習正確處理與同齡人的關系,對同伴交往采取正確態度。
(3)家長和班主任主動關心服務對象小軒,不只關心其學習,而是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尤其人際交往方面進行關注,引導小軒正確處理與同伴關系;必要時進行經驗分享,以供借鑒。
3、改變媒介系統:社會工作者
服務對象系統:小軒、小軒母親
目標系統:小軒、小軒母親、淑玲、班主任
行動系統:社會工作者、班主任、小軒母親
關于案例分析的答題技術:
關于案例分析的服務對象的困境分析,主要從服務對象自身(如生理、心理、社會、角色扮演,工作出現問題等),他的家庭關系問題,(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關系問題),家庭外的人際關系(如同學同事鄰居關系問題等),服務對象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環境或國家政策的原因而導致服務對象的自身資源不能發揮等方面來分析。
關于主要介入策略,仍然從這些角度來入手。
1.如針對服務對象自己,應當……,主要運用個案工作的一些方法,(具體參考下面的總結)。
2.針對他的家庭(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應當……,(主要運用個案工作的聯合家庭治療或結構家庭治療法等)。
3.如果服務對象有幾個人,具有相同問題或者可以相互支持,可以使用小組工作方法,基本的小組類型是支持小組和成長小組。
4.針對服務對象的環境和社區,應當……,主要運用社區工作方法,另外,可以回答社區提供資源或組織社區志愿者上門怎么服務等。考試大收集整理
預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打盡>>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1、
201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于6月12日、13日舉行 2、
09年社會工作者考試考前練習題匯總 3、
09年中級社會工作實務輔導資料匯總 4、
初級社會工作師案例分析模考題匯總 5、
北大社會學入學考試試題匯總 6、
2009年社會工作者網校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