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打盡>>
(1)考試時可以先看問題.看清問項后.帶著問題再看案例,則讀案例時就可以用筆在你覺得需要標出的地方做記號,即方便替題時尋找,又節省了大量時問。
(2)答題時先列提綱,再充實內容。答題時可用“一個層面列一行”、“一個點答一行”的辦法來處理,這樣做,既顯得條理清晰、層發分明,又有利于在后面補充內容。來源:考試大
(3)不要因為覺得時間太少而寫字潦草,要保持字跡工整。
通用過程模式的含義社會工作通用過程模式是一種用來協助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對助人行動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
理論依據: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1、多元因素決定論社會工作通用過程模式是以多元因素決定論為理論基礎的,“多元”的意思是說,個人、家庭、群體和社區問題的產生是社會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強調助人活動或者說服務對象的介入要從個人、家庭、社區、社會政策等多重層面進行。
2、問題的"心理-社會"視角及解決方法社會工作實務的“心理-社會”方法根植于多元因素決定論。“心理-社會”方法強調從社會與個人兩方面來理解服務對象和他們的問題。社會工作首先要辨識和評估服務對象有關“心理”方面的情況,然后要了解他們的社會狀況和處境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影響。
3、"環境中的人"的實務視角“環境中的人”的理論視角代表了解釋問題的個人原因論和社會處境論兩種觀點的結合,強調是的個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環境中的人”的視角并沒有否認個人對自己行為、問題和社會處境所應負的責任。這個視角并不能成為每個人不必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擋箭牌。
4、優勢視角優勢視角尋求識別、利用、建立和強化人們已有的優點和能力。優勢視角在評估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要時強調將他們的優點包括進來,發掘和運用服務對象的優點和自身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系統理論系統理論是由一定部分(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層次和結構并與環境發生關系的復雜整體,其功能取決于它的組成部分以及這些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理論框架:
1、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架構對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的貢獻在于,它界定了社會工作實務活動涉及的三個系統:1)、微觀系統個人系統,影響個人的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子系統。2)、中觀系統指對個人有影響的小群體,家庭、工作群體和其他社會群體。3)、宏觀系統指比家庭更大的群體和系統。組織、機構、社區和社會文化。社會功能發揮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框架下,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把著眼點放在個人社會角色方面的表現、個人是否有效地發揮了其社會功能上。
2、內外影響力范式人自身及其環境中的各種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種方式行事,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其特定的行為。
3、生命周期理論人的發展都要經過幾個普遍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長的。來源:www.examda.com
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1、完成生命任務的條件和資源2、人與資源系統的互動3、個人問題與社會問題的關系
通用過程模式的特點:1、強調助人是一個過程。2、綜合的理論取向。3、工作過程階段化。4、工作任務階段化。5、整合的價值觀。
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應考慮的因素:1、助人過程各階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彈性的。2、工作過程可能是螺旋式的。3、模式本身只可作為實務過程的參考。
通用過程模式的四個基本系統:1、改變媒介系統: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營利機構、組織、社區中的社會工作者,是”有計劃變遷“的具體操作者,是促使服務對象發生改變的媒介2、服務對象系統:指社會工作服務的對象,社會工作服務的直接受益人。3、目標系統:為了達到改變服務對象系統的目的所需要改變和影響的系統即是“目標系統”。4、行動系統:指那些與社會工作者一起努力,實現改變目標的人,是社會工作者的合作者。來源:www.examda.com
接案時主要任務:1、了解服務對象來源2、認定服務對象類型3、了解服務對象求助過程4、使”潛在服務對象”成為“現有服務對象”
影響接案成功的因素:1、雙方期望不一致2、工作者能力不足3、臨時事件和外部障礙4、服務對象不接受幫助5、社會文化因素6、專業配合問題
接案應注意的事項:1、決定是否需要緊急介入;2、權衡能力;3、決定解決問題的先后次序;4、保證服務在機構工作范圍內。
計劃制定原則:1、要有服務對象參與;2、尊重服務對象意愿;3、計劃盡可能具體詳細;4、與工作總目標宗旨相符合;5、能夠總結與度量。
介入特點:1、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行動;2、干預是介入的核心;3、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并重;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
選擇介入行動原則:1、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2、個別化;3、考慮服務對象的發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4、與服務對象相互依賴;5、瞄準服務目標;6、考慮經濟效益。
直接介入的行動和策略:1、促使服務對象使用現有資源;2、危機介入;3、運用活動;4、調解行動;5、運用影響力。
間接介入的行動和策略:1、運用和發掘社區人力資源;2、協調和聯結各種服務資源與系統;3、制訂計劃創新資源;4、改變環境;5、改變組織機構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評估的作用:1、監督工作進度;2、發展本土化知識與方法;3、促進專業成長;4、鞏固改變成果;5、社會問責。采集者退散
評估的方法:1、基線測量;2、任務完成情況測量;3、目標實現程度測量;4、介入影響測量78
結案的類型:1、目標達成的結案;2、因服務對象不愿意繼續接受服務而必須終止關系的結案;3、存在不能實現目標的客觀和實際原因的結案;4、工作者或服務對象身份發生變化的結案。
結案的主要任務:1、總結工作;2、鞏固已有改變;3、解除工作關系;4、做好結案記錄。來源:考試大
基線測量方法在介入開始時對服務對象情況進行測量,建立一個基線作為對介入行動效果進衡量的標準基線,以評估介入前后的變化,并以此判斷介入目標實現的程度。
操作程序:1、建立基線;2、進行介入期測量;3、分析和比較。
建立專業關系技巧同感,誠懇,溫暖與尊重,積極主動
危機介入當服務對象遇有突發性事件時,需要社會工作立即介入。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資源整合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需要多元化服務,因此整合運用資源是滿足需要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
個別化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強調在工作中重視服務對象的特點和個別化信息。
角色扮演幫助服務對象體會他人感受的重要方式。以角色扮演方式收集資料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幫助工作者了解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兒童社會工作:我們將兒童的年齡界定為0-14歲,0-5歲有全國服了組織負責,6-14歲由共青團負責,14歲以上共青團來源:www.examda.com
1、獲得基本生活照顧的需要2、獲得健康照顧的需要3、獲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4、滿足學習的需要5、滿足休閑和娛樂的需要6、擁有社會生活能力的需要7、獲得良好心理發展的需要8、免于剝削傷害的需要.
對生活境遇不良兒童的救助支持性:目標在于提高家庭功能,減輕親子間壓力或緊張,強化父母責任。雖然家庭功能有可能缺失,兒童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庭里,是第一道防線。保護性:針對受虐、忽視及被剝削的兒童提供的服務,服務以預防為主,旨在加強家庭的功能。補充性:目的是彌補家庭對兒童照顧功能的不足,主要措施有兒童生活補助托兒服務,單親家庭服務等。替代性:將兒童帶離原生家庭,將兒童安排到適當的居住場所,以替代父母執行照顧兒童的角色。如寄養、收養、兒童福利院安置,是最底線保護措施。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青少年社會工作: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期,青少年社會工作必須充分考慮青少年的特點,充任與環境互動的視角多層面的開展工作,最終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發展。1、接納自己的身體與容貌,符合社會所規范之性別角色期望2、個體與同伴發展適當的人際關系3、追求個體的情緒獨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他人4、自食其力尋求經濟獨立5、對未來的生涯要做準備6、發展符合社會期望的認知技能和概念7、努力表現負責人的行為,追求理想和抱負8、對未來的婚姻和家庭做準備9、建立個體的價值體系,符合實現世界的需求。來源:考試大
老年人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以老年人及其相關人員和系統為工作對象,幫助老年人,特別是處于困難的老年人,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福祉活動。1、國民壽命延長與老年人慢性病增加。2、家庭結構改變與無人照顧老年人的增加3、工業化都市的迅速發展與老年人生活環境的惡化4、教育文化進步與嚴重的代際隔閡5、醫藥發達與老年人醫療費用的負擔6、老年人閑暇的增多與社會交往的減少.
家庭思維把老人看成是復雜的多代關系系統的一部分,這一關系系統對老人生活有重大影響,是老人與人交往并獲得支持的基本來源。
緬懷往事療法老人常回憶往事,這是一種老年的調節機制,適當加以引導的往事回顧對老人來說,能有機會彌補自己的缺憾,完成未了的心愿,能與自己的局限和失敗取得和解,完成“自我完整”。
人生回顧療法目的是重新建構老人對人生歷程的感悟。擺脫過去陰影,生活得更滿意,更有建設性。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驗證療法尊重頭腦混亂的老人感知的世界,運用他所感知的現實。
婦女社會工作:我國婦女約占13億總人口的一半,隨著社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與男子同等的社會發展環境和條件2、特殊的婦女保護
殘疾人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是圍繞殘疾個人、家庭、群體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和社區開展專業性的助殘活動。殘疾人分類:視力、智力、聽力、言語、肢體、精神六類殘疾人
1、治療康復需要2、基本生存需要3、接受教育需要4、職業發展需要5、家庭生活需要6、社會交往需要7、價值實現需要
矯正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實施于矯正體系中,是專業人員或志愿人士在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指引下,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術,為罪犯及其家人,在審判、漸進、社區矯正或刑釋期間,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輔導、行為糾正、信息咨詢、就業培訓、生活照顧、以及社會環境改善等方面服務、是犯罪消除犯罪心理結構、修正行為模式、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福利服務活動。
1、基本生存條件的保障需要2、教育、就業權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會化的服務需要來源:考試大
優撫安置工作:優撫是優待和撫恤,優待是指國家、社會喝群眾對烈屬、因公犧牲、病故的軍人家屬,革命傷殘軍人、現役軍人及其家屬,帶病回鄉復退軍人、退伍的紅軍,在政治上、經濟上給予適當高于普通社會成員待遇的制度。
撫恤是指國家因工傷殘人員、因公死亡疾病人員家屬所采取的一種物質撫慰形式,我國優撫工作撫恤的對象是傷殘軍人、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安置工作特定對象如退役軍人、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等或生產、生活有困難的困難者的扶持、幫助或安排就業。1、就業權益保障需要2、社會再適應的心理調適需要
社會救助工作:社會救助是在社會成員因個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會原因生活發生嚴重困難時,由政府和社會對其提供基本物質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域: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自然災害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考試大論壇
疊加式保障服務指在提供物質或現金給付或援助滿足其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時,再向其提供技術培訓、信息咨詢、心理輔導、精神慰藉、行為矯正等非現金、非物質服務。 嵌入式保障服務指將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實施于社會救助的過程中,用社會工作的價值、理論、知識、方法去實施社會救助,以使社會救助工作更人性化、更富有成效。
家庭社會工作:凡以社會工作方法或理論,并以家庭為中心及維護家庭的完整、是家庭為一整體及顧及到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需求,提供各種家庭服務,從詩歌向社會問題之解決的都是家庭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是一種接入方法和問題解決的著眼點。考試大論壇
要素:為家庭提供服務的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家庭、家庭社會工作的價值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以家庭為基本的治療單位,假設家庭的動力和組織方式與個人的問題密切相關,通過家庭動力和組織方式的改變來解決個人和家庭的問題。
學校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為,政府、社會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經由專業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對正規或非正規教育體系中全體學生,特別是處境困難學生提供專業服務。要素:屬性、工作對象—學生、功能:“家庭—學校—社區”目的:教育一致來源:考試大
社區社會工作:主要是只在中國城市區、街、居等社區范圍內,在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和理論、知識指導下,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為全體社區成員尤其是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專業服務的總稱。聯合會談法指社會工作者與糾紛雙方面對面談話,其中包括社會工作者分別與雙方單獨的談話和社會工作者同時與糾紛雙方的談話。社會工作者通過疏導情緒、傾聽及引導傾聽、同感及引導同感、接納、調整非理性信念、行為改善等方法,幫助糾紛雙方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功能:對個人:1、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于解決個人困境和問題,并預防問題的再次發生2、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于恢復和提升個人社會功能3、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于發展個人潛能,促進全面發展。對社區:1、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于解決社區問題2、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于增強社區凝聚力3、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于培養居民的公民意識和公共意識對社會:1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于社會問題的解決2、社區社會工作有利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3、社區社會工作有利與凈化社會風氣,維護社會公平與公正,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醫務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是在健康照顧工作中實現社會工作實務、目的是協助那些受到實際的或潛在的疾病、失能或傷害影響的服務對象、家庭和群體,增強、促進、位置和恢復盡可能好的社會功能。
創傷輔導暴力事件和意外事件會給受傷害的人員在身心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和痛苦,雖然大多數人在遭遇創傷性事件后,經過不同時間長度后會自行恢復,但是,也有少數人需要經過專業人士的幫助。重新體驗創傷情境,情緒疏導,分享感受,接受現實事實,開啟新的思路等。臨終關懷服務是針對瀕死患者及其家屬的、融合了緩和性照顧和支持性照顧的服務體系,提供的服務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和信仰等幾個方面。考試大收集整理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講義章節匯總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實務(中級)章節匯總
點擊進入社會工作者網校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