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成長和人生任務
一、嬰兒期與兒童早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
1、嬰兒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
嬰兒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是:運動技巧和感覺運動的協調機能的發展;在8至10個月時,發展出記憶的能力;能夠由聲音區辨誰是其照顧者;建立依附關系及其主要的兩大特征:(1)嬰兒與重要他人每天的互動,以及與這些重要他人的聯系;(2)該聯系來自于這些人因排除嬰兒不舒服感而使其產生溫暖與正向感覺。
2、兒童早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
兒童早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是:急速的身體發育;力氣、協調性與神經系統增加;語句表達得更長也更復雜;發展出象征的能力和產生觀察的學習;開始性別的分類;發展出更多對同伴的興趣。此時的一項重要的社會化任務就是讓兒童學會控制其攻擊性,尤其是遭受挫折的時候。當兒童轉向內化某些標準并且效仿環境中的重要成人時,就顯現其良知的發展。
3、嬰兒期和兒童早期成長面臨的問題以及可以利用的資源
除了生理發育方面的問題外,嬰兒期的兒童會有分離焦慮,而處于兒童早期的兒童會出現恐懼:害怕環境中出現陌生物體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覺(有時候會出現惡夢)。
父母和家庭是照顧兒童和幫助兒童克服成長面臨的問題的重要資源。父母的資源包括他們對嬰幼兒的接納能力與感受,以及他們在嬰兒與兒童發展上的知識。家庭是嬰兒的情緒來源,它提供了嬰幼兒與這個群居的社會的第一次接觸。除此之外,醫療照顧的形態、安全住處的擁有、健全的營養和適當的正式與非正式兒童照顧的安排都是重要的社會結構資源的實例。
二、兒童中期與晚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
1、兒童中、晚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
兒童中、晚期的生理、心理表現和人生任務是:身體的快速發育;認知技巧快速地增加;能夠將復雜的事物系統分類;能夠籍由投入問題解決的過程快速應變問題;產生運思能力(概念、記憶、推理、反映、演繹)。除了習得初步的社會規范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外,兒童整體的自我概念深受家庭的影響,與兄弟姐妹及朋友的關系也對兒童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隨著兒童成長,對兒童服從規范的行為要求也隨之增加,同時課堂上的成功與失敗對兒童變得更重要。
2、兒童中、晚期成長面臨的問題以及可以利用的資源
在兒童中期和晚期成長面臨的問題可能包括:恐懼癥、抽搐、焦慮反應、強迫性行為、身心癥狀(例如:胃痛、頭痛、睡眠問題,等等)。兒童自身的生理、心理資源是兒童應對自身發展及其障礙以及人生任務的重要因素。此外,社會結構資源在這個時期仍然保持著重要性。家庭結構、社區結構、學校系繞和同輩綱絡都是兒童面對新的人和環境的極為重要的機會來源。當這些結構支持兒童的生理成長和心理發展,它們就變成非常強勢的資源。
歷年真題: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