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社會工作實務考前 5 頁紙 第一章 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 1、了解服務對象的來源(主動、轉介、外展)和類型(自愿性、非自愿型)及現有與潛在服務對象。
2、會談的主要任務:界定問題、澄清角色期望、激勵服務對象進入角色、促進服務對象態度和行為的改變、
達成初步協議、決定工作進程。
3、會談的技巧:主動介紹自己、治療性溝通、傾聽。
4、收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詢問(會談、問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咨詢;觀察;利用已有資料。
5、預估的任務:識別問題的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問題的成因及使問題延續的因素、識別對象及環境的積極因
素以及決定服務的方式和內容。
6、制訂服務計劃的原則:服務對象參與;尊重意愿;詳細和具體;符合工作總目的和宗旨。
7、制訂服務計劃的方法:(1)設定目的和目標;(2)構建行動計劃—選擇介入系統(個人、家庭、小組、社區、
宏觀社會系統)和選擇介入行動(危機干預、資源整合、經濟援助、安置服務)。
8、選擇介入行動的原則: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個別化、考慮服務對象的發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與服
務對象相互依賴、瞄準服務目標、考慮經濟效益。
9、評估的類型: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
10、評估的方法(基線測量):建立基線—進行介入期測量—分析和比較。
11、對服務對象影響的評估:服務對象滿意度測量、差別影響評分
12、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評估:目標核對表;個人目標尺度測量。
13、結案階段的主要任務:總結工作;鞏固已有改變(回顧工作過程、強化服務對象已有的改變、給服務對象
積極支持);解除專業工作關系;撰寫結案記錄。
14、結案的類型:目標實現、服務對象不愿繼續接受服務終止專業關系、存在不能實現目標客觀和實際原因、
社會工作者或服務對象身份發生變化。
15、結案反應的處理方法:回顧介入過程;提前告知結案時間;減少接觸;預防問題;安排正式結案活動。
16、結案后的跟進服務的方法:電話跟進、個別會談、集體會面、跟進社會支持網絡。
第二章 兒童社會工作 1、兒童的需要:生存需要、發展需要、受保護需要、社會化需要。
2、兒童社會工作的類型:支持性兒童福利服務:補充性兒童福利服務:替代性兒童:兒童保護服務。
3、兒童社會工作實務的原則:優先原則;利益最大原則;最小傷害原則;平等參與原則;生態系統原則;依法
保護原則。
4、使兒童得到基本的養育和照料:提供家庭支持服務(親職輔導、婚姻輔導、家庭輔導、親子關系輔導);開
展兒童支持服務(兒童問題輔導、兒童的娛樂和休閑、兒童的社會化引導)。
5、補充和改善家庭監護狀況:補充和改善經濟狀況(鏈接現有資源、困境兒童父母就業援助);糾正和改善家
庭親職能力(親職教育、課后服務)。
5、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倡導的內容:完善社區基本建設;建設安全、益智的兒童游戲場所和設施;健全社區兒
童和家庭服務體系;創新社區兒童參與工作機制。
7、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倡導的方法:網絡媒體倡導、名人效應倡導、海報宣傳倡導、講座論壇倡導。
第三章 青少年社會工作 1、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服務原則:主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2、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思想引導;習慣養成;職業指導;婚戀服務;社交指導。
3、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1)困難幫扶—政府救濟、社會資助;(2)權益保護—個案維權服務;(3)法律服務—自
我保護意識;(4)心理疏導—健康人格。
3、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一般預防;不良行為干預;嚴重不良行為矯正;重新犯罪的預防(刑事案件、民事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