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面臨困境的分析,在通用過程中實際上屬于預估的內容。服務對象所面臨的困境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因服務對象自身原因導致的困境,也有因外在環境原因導致的困境,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生理方面的困境:
?、僭庥鲆馔鈧?,如遭遇暴力或導致身體殘疾等。
介入策略:
a.可以考慮采用危機介入模式;
b.幫助其進行醫療康復和康復輔導等。
?、诩膊?為其提供有關疾病和康復方面的知識)。
2)心理方面的困境:
?、偾榫w方面,服務對象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悲觀、失落、愧疚等。
介入策略:
a.幫助服務對象進行情緒疏導,緩解或消除情緒壓力;
b.進行放松練習,以舒緩服務對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緊張。
②認知方面,服務對象對……的認識存在不當之處,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對婚姻過于苛求、對他人缺乏應有的信任、對自己缺乏準確的自我定位、想法不切實際等。
介入策略:
a.運用理性情緒療法,幫助服務對象對非理性信念、認知進行檢查和辯論;
b.指導服務對象運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來的非理性信念,逐漸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③其他心理方面,如服務對象性格較內向、缺乏自信心、依賴性較強、自卑感較重等。
介入策略:
a.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調適;
b.調動服務對象的積極性,增強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3)行為方面的困境:
服務對象在行為方面存在偏差,如撒謊、說臟話、網癮等。介入策略:運用行為療法中的方法進行行為修正。
4)社會交往、社會參與方面的困境:
服務對象存在與家人、同學、同伴、老師等關系比較緊張的困境。
介入策略:
a.幫助其學習人際溝通技巧;
b.鼓勵服務對象主動與……進行交流溝通。
5)因環境原因而產生的困境:
?、俜諏ο蟮摹枰?如生活照顧需要,醫療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谌狈碜约彝サ确矫娴年P愛和支持。
?、凼I、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軄碜原h境的歧視、不當的評價對服務對象產生了壓力甚至傷害。
介入策略:
a.幫助服務對象尋找有關社會政策方面的資源支持;
b.社會工作者主動與服務對象的家人、學校、所在社區的有關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等進行溝通,爭取或尋求他們為服務對象提供支持和幫助,既包括工具性的支持,如提供物質、照顧、工作等,也包括表意性的支持,如鼓勵、精神慰藉等;
c.社會工作者主動與服務對象的家人、老師、同事等進行溝通,教導相應的技巧、提供有關建議等,改變他們對服務對象產生不利影響的某些認知和行為;
d.進行資源整合,幫助服務對象建立較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
6)因服務對象自身資源不足而產生的困境:
?、贈]有一技之長,職業技能較差。
?、谌狈Ρ匾闹R,其他方面的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③過去失敗的經歷帶來的負面影響等。
介入策略:
a. 幫助服務對象參加職業培訓,提高職業技能;
b.為服務對象提供專門輔導,增強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等,如幫助外來務工子女進行課業輔導、人際交往輔導等,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城市的學習和生活;
c.幫助服務對象挖掘自身潛能、發揮其特長,注重培養其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下面這道題:
城市居民張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現在的妻子李某是來自外地某村的“外來媳”,沒有當地城市戶籍。半年前,張某失業,被查出患有癌癥,幾輪治療已花光家中積蓄,全家人為籌措治療費用犯愁。而此時,張某的兒子剛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擔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僅要照顧臥床的丈夫,還要賺錢養家,由于缺乏相應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穩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李某感到壓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幫忙,但是她在當地沒有親戚,如今剛嫁過來,不會講當地方言,也沒有朋友可以傾訴,有的鄰居認為她是外地人,不愿與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難受,因此也較少參加社區活動。
社會工作者在調查時發現,張某所在的社區比較貧困,“外來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需要幫助。【2010年真題】
問題:
1.根據社會救助政策,張某一家可以申請哪些救助?
2.除物質救助外,社會工作者針對李某的現狀應著重提供哪些服務?
3.在社區工作層面,社會工作者應組織哪些活動以促進“外來媳”群體與鄰里、社區的互動融合?
答題要點:
本題主要考核的是社會救助政策及相關應用。需要在了解我國社會救助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案例內容要求,給出合理的介入策略和方法。
1.根據我國社會救助政策,張某一家可以申請的救助有:
(1)因為張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張某一家可以申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因為張某是癌癥患者,負擔不起醫療費用,所以張某可以申請醫療救助。
(3)張某的兒子剛考上初中,所以張某一家還可以申請教育救助。
2.除物質救助外,針對李某的現狀,社會工作者還應該著重提供以下服務:
(1)為李某提供心理輔導和支持,作李某傾訴的對象,緩解其心理壓力,并教授其相應的舒緩壓力的方法,鼓勵李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穩定,社會工作者應該盡快幫助其解決就業問題,積極為她尋找就業信息,向社會用人單位積極推薦李某。
(3)李某缺乏相應的工作技能,社會工作者應該為其提供培訓機會,在社區開發一些不需要很強專業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潔、家政服務等。幫助李某在社區實習,不僅有利于社區服務,還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鄰居溝通。
(4)李某是“外來媳”,不會當地方言,造成她與別人交流、溝通不便。社會工作者應該整合社會資源,發揮社區優勢,建立鄰里支持的網絡,擴大李某的社會交往范圍,修復她的社會關系。
2.方案設計題
方案設計題要求應試者“設計出環節完整、嚴密、可行性強的服務方案”。它側重于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在“案例分析”基礎上,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理論、知識、方法和技巧,針對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服務方案。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完成的服務方案應當包括問題的陳述分析、工作目標、實施策略、執行和評估等要素。
綜觀這4年的考試,方案設計題的主要考核點包括:案例中服務對象所處的困境或問題,針對服務對象的困境和問題,合理地、完整地說明助人者對社會工作通用的過程模式,運用該模式過程中對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技術和理論的綜合掌握程度(該過程應當考核考生對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和理論的掌握情況,如社會工作方法和技巧運用是否適當,解決過程中進行怎樣的資源整合),還可能包括對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內容、特點等基礎知識方面的考核。
通過對這幾年考試的方案設計題進行總結,可以發現其命題方式及解題思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個人或家庭的服務方案——個案工作。
(2)針對小部分人群的服務方案——小組工作。
(3)針對大部分人群的服務方案一一社區工作。
在解題的過程中,一般包括兩大步驟、七個細節:
(1)問題的陳述與分析:說明服務對象面臨的困境和困難,這一步包括了通用過程模式中的接案和預估兩個步驟。
1)接案:分析案例中的服務對象屬于哪一類型的困難群體。
2)預估:這一類型的困難群體面對的主要問題或困境有哪些;資料中屬于這一類型的目標對象實際存在這些問題中的哪幾種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2)方案設計(通用過程模式的計劃階段)。
1)方案目標:根據服務對象的問題提出目標。
2)方案實施策略。
?、俳影鸽A段:通過何種方式取得服務對象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
?、陬A估階段:通過哪些方面收集資料,與服務對象一起確定其面臨的問題及需要。
③計劃階段:分別采用哪些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和技巧、整合哪些資源、提供哪些服務來解決目標對象的問題。
?、芙槿腚A段:通過對計劃方案實施情況的分析,總結不當之處,調整計劃方案。
?、菰u估階段:對輔導進行多方面的評估(主要是成效評估、過程評估和滿意度評估等),同時提前告知服務對象輔導即將結束。
?、藿Y案階段:與服務對象回顧輔導的過程,對于服務對象此階段的表現進行適當的引導。
?、吒M服務:結案后通過哪些形式進行后續跟進工作,鞏固服務效果。
(3)方案執行(通用過程模式的介入階段):依據方案實施策略,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采取了怎樣的具體行動,尤其是社會工作者采取了哪些行動(整合資源的行動、提供服務的行動、監督執行進度、處理危機等)。
(4)方案評估:服務對象對社會工作者的滿意度、方案執行情況如何、方案執行效果如何等方面的評估。
(5)結案:如有必要可進行說明,有可能會加分。
例如下面這道題:
某市工讀學校甲班中,學生都是曾有過打群架、搶奪錢物、小偷小摸等不良行為的“問題”青少年。工讀學校的社會工作者對甲班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原來學校都被看做是“差生”,成為老師和同學眼中討厭的對象。這些學生有江湖習氣,在自己的圈內很講哥們義氣。工讀學校專業管理人員配備不足,規章制度繁多,有些管理制度相互矛盾,學校一再強調要樹立老師的“權威”,經常懲罰學生,學生抵觸情緒很大?,F在,大多數學生都有自暴自棄的想法,有人經常自嘲:“我們就是社會的垃圾”,也有人認為:“我們是社會的棄兒”。
社會工作者在評估了甲班學生的問題后,決定運用抗逆力理論開展服務以改變學生的現狀。
問題:
依據學校培養學生抗逆力的基本步驟,結合案例,設計相應的策略。
答題要點:
本題主要考核的是運用抗逆力理論開展服務的具體應用。解答時需要在掌握抗逆力理論的基礎上,按照方案設計的基本步驟和方法,結合案例內容設計出全面合理的方案。
抗逆力是指個人面對生活逆境時,能夠理性地作出正向的、建設性的選擇和應對策略的能力。從構成要素上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內在優勢因素以及效能因素三部分組成。下表是學校培養學生抗逆力的操作性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