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為四年級的一名男生,13歲,湖北人。張某自小跟奶奶在老家生活,父母在上海打工,張某于去年9月來到上海一所簡易小學讀書。學習成績較差,與社會不良分子接觸。并誘拐同班同學逃課,打游戲機,產生厭學情緒。學校考慮到其行為和影響,打算將其開除。班主任從責任心和愛心角度出發,將其轉介給學校社工。
問題:1.對張某的問題進行分析。
2.如何對張某進行治療?
1.張某的問題的形成原因包括:
(1)父母疏于管教:張某自小在老家生活,與父母關系生疏,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張某養成好逸惡勞、放蕩不羈的習性。
(2)環境影響:學校附近有幾家游戲機房,一些不良分子也經常在學校附近游蕩,張某自控性弱,意志不堅,易受誘惑。
(3)學業差:張某學習基礎差,其行為又受到學校懲罰,張某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不想上學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2.學校社工運用系統理論,從學校、家庭、個人三方面共同介入,全方位協助張某解決問題:
(1)在輔導過程中,工作人員運用個案工作的技巧對張某咨詢,使張某得到心理支持和被關注感。
(2)運用行為治療法與老師配合做好校內工作,在學業上降低對張某的要求,對張某在校進步進行表揚、鼓勵,增強張某的成就感,逐步建立起張某對學習、學校的興趣。
(3)保持與家長的聯系,向家長傳輸正確的管教子女方法,讓張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殷切希望,從而轉移張某對外界引誘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