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題(案例分析題,20分)
某社區一些家庭親子關系緊張,沖突頻發,家長十分焦慮。為此,社會工作者采用“父母效能訓練模式”為這些家長開展親職教育小組,小組共分為六節。以下對話節選自第一節和第六節的小組過程記錄。
第一節:
社會工作者:“感謝家長A的分享,我們來聽其他家長在親子光系中的問題,請大家暢所欲言。”
家長B:“我跟A一樣,我這天天苦口婆心, 好言相勸,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
可是她居然說我像唐僧一樣, 嘮嘮叨叨。”
家長C:“我兒子更過分,我只數落了他幾句,他居然把門一摔, 好幾天不跟我說話。越這樣,我越說!”
家長D:“這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講道理有什么用?我家孩子也是一樣,就得打!
第六節:
社會工作者:“咱們的小組快接近尾聲了,請各位家長分享一下在小組中的收獲吧。”
家長E:“我收獲很大,以前與兒子溝通的時候總是缺乏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其實與孩子的關系中,我們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家長C:“是啊,咱們做家長的誰不為孩子好,但也得注意方式方法。要學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別一味指責孩子, 也要聽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D:“而且不能隨便給孩子貼上“叛逆’的標簽,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獨立,咱們做家長的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家長A:“我們做家長的要給孩子樹立楊樣,平時注意交流方式, 夫麥之間不能一言不合就吵架。”
家長B:“一句話總結,我覺得我更會做家長了。”
問題:
1. 運用家庭系統理論,分析案例中親子關系問題產生的原因。
2.結合案例說明該親職教育小組實現了哪些具體目標?
1.家庭成員的問題是整個家庭不良的溝通交流方式導致的;家庭所面臨的危機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問題”而導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調能夠有效解決。
家庭系統的6個核心要素: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家庭系統努力維持改變與穩定之間的平衡;家庭系統中每一名成員的改變都會影響所有其他家庭成員;家庭成員的行為遵循相互影響的循環因果原則;每個家庭系統既包含很多次系統,又歸屬于更大的社會系統;家庭系統依據已經建立的規則運行。
2.一是協助父母有效地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二是協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的特征以及發展中的階段任務與危機;三是強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技巧與溝通渠道;四是改善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態度;五是了解家庭氣氛對子女成長的影響;六是如何及早發現并輔導子女的異常行為表現。(言之有理, 即可得分)
第五題(方案設計題,20 分)
某地發生特大洪水,農田被淹,房屋被毀,企業停產,學校停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協助政府部門及時疏散、轉移和安置受災群眾。
社會工作者在救災過程中發現,一些受災群眾因目睹家園被毀的場景而深陷痛苦,難以自拔;一些受災群眾害怕洪水再次來襲,時刻處于緊張、無助和恐懼的狀態,一些受 災群眾認為鄰居分配到的飲用水、衣被等應急救助物資比自己多,心生不滿,導致鄰里關系緊張:還有一些受災群眾擔心災后生計問題,整日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要求:
設計一份災害救助社會工作服務方案,只需列出災后救助的不同階段,以及各階段對應的服務目標和主要服務策略。
第一階段:災后緊急救援到一個月內的臨時安置階段
目標:生命維護、預防傷害、臨時生活庇護
實施策略:鏈接外部資源,及時為受災人員提供生活必需品;組織受災民眾活動,讓他們參與救災和重建;安撫受災民眾的情緒、安置受災民眾生活。
第二階段:災后一個月至半年內
目標:安置臨時住所、修復社會系統
協助受災民眾遷入新居,讓其了解政府救助的內容;通過團體工作以及社區發展的方式為受災人員重建和修復社會關系,加強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
第三階段:災后六個月至3年的中長期恢復重建階段
目標:家庭重建、社區重建、社會重建
策略:開展社區人居環境重建、恢復社會生活秩序、復蘇社區的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