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謎語、歇后語導入
謎語和歇后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的重要成員。猜謎語、說歇后語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娛樂。將它們引入課堂,很有必要。教學案例如下:
在學習老舍的作品時首先要介紹作家老舍,若一上來就介紹他的生卒年代,重要作品等,這樣勢必讓學生覺得乏味,失去學習興趣??梢赃@樣開場:我出兩個謎語給大家猜,看誰先能猜出來:
第一,“挑嫩的”;第二,“晚年離婚”。(生笑)
兩則謎語謎底相同,打一作家名。
有學生反應很快,答道:“老舍?!逼渌瑢W恍然大悟。老師接著說:猜得很對!大家很聰明嘛!好,現在我們就來走近老舍……
(十七)觀念沖突導入
觀念沖突導入是指針對某一自然或社會現象,教師在一開始上課時就向學生呈現相互矛盾的觀點,使學生產生激烈的思想沖突,萌發探索事物的強烈愿望的一種導人方法。教學案例如下:
(上課前,教師點燃酒精燈,對燒杯里的液體進行加熱,直至沸騰,冒泡。)
教師:“誰敢把手指放進這個燒杯?”
學生:“怎么可能?……”
(學生們議論紛紛,誰也不敢試。)
教師看沒人來嘗試,說:“同學們都不敢啊?那老師來試試。
(老師把食指放進燒杯。)
教師:“看老師可以做到,真的沒有危險,現在有沒有人想試一試?”
(同學們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老師:“液體是醋和油的混合物,醋沉在油下面,醋的沸點比水和油都低很多。加熱后醋很快就開始’沸騰。不知道醋的沸點的人是不敢嘗試的,其實里面的溫度只有60度。”
教師利用學生以往的經驗:沸騰的液體一定會燙傷人,親自嘗試后,使學生們立即產生疑問,萌生探索的欲望。在實驗導人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變教具為學具,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十八)板書導入
板書導人是指教師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板書來使學生集中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揭示教學內容的主題,引導學生進人學習情境的一種導人方法。板書導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
1.變化字體
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采用不同的字體,如宋體、楷體、仿宋體、隸書、篆書、美術字(實心、空心)等。
2.變化字的大小
教師通過故意放大或縮小某個字、詞來改變字與字之間的比例,增加字與字之間的對比效果,突出主要內容。
3.變化書寫順序及格式
教師改變以往的書寫順序及格式,吸引學生注意并起到突出主題的效果。如采用從右到左、從上到下或波浪型等書寫格式。如教授《趙州橋》一課時,教師故意把趙州橋三個字寫成拱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采用不同顏色進行書寫,增加字與字之間的色彩對比,增強視覺效果。
4.采用繪畫等形式
教師使用簡筆畫、一筆畫、漫畫、速寫、素描等手法,寥寥數筆,勾勒出生動的形象,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5.故意寫錯別字
在板書時,教師通過故意寫錯某個字以引起學生的關注。例如,魏書生在寫《愛蓮說》這一課的板書時,故意將作者周敦頤的“頤”寫錯,同學們便議論紛紛,有的學生甚至大聲指出教師的錯誤,魏書生隨即請學生起來糾正。
(十九)板畫導入
開課時,老師先在黑板上畫,或者出示已經準備好的與所學內容有密切聯系的一幅畫,這樣可以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如講《宇宙里有什么》時,先在黑板上畫兩少年乘火箭在星空上飛翔的簡筆畫,而后配以語言,導人新課。
總之,導人方法很多,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每個人都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以及自己的特長,靈活機動地設計不同的導人方法,做到以情人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切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實打動學生的心靈。
相關鏈接:
學術交流: